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人体热舒适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农村住宅环境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人体热舒适的研究基础 | 第18-40页 |
·人体与环境之间的换热计算 | 第18-25页 |
·体内新陈代谢产热 | 第18-19页 |
·人体散热途径 | 第19-25页 |
·人体对热应力的反应 | 第25-28页 |
·生理反应 | 第25-27页 |
·感觉反应 | 第27-28页 |
·人体热舒适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测量方法 | 第28-32页 |
·物理因素 | 第28-30页 |
·个人因素 | 第30页 |
·其它因素的影响 | 第30-32页 |
·人体热舒适模型及评价标准 | 第32-39页 |
·现有的热舒适模型 | 第32-34页 |
·适应性模型的提出 | 第34-35页 |
·热舒适主要评价指标及标准 | 第35-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实地测试及数据统计分析 | 第40-54页 |
·成都地区气候特征 | 第40-43页 |
·风速和风向 | 第40-41页 |
·气温和相对湿度 | 第41-42页 |
·太阳辐射 | 第42-43页 |
·总云量和日照 | 第43页 |
·成都地区农村住宅状况调查 | 第43-44页 |
·测试方案的确定与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44-47页 |
·实验室研究与现场测试研究方法的对比 | 第44-45页 |
·测试方案的确定 | 第45-46页 |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46-47页 |
·测试与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第47-53页 |
·测试建筑概况统计分析 | 第47-49页 |
·室内热环境的主观反应及调解措施统计分析 | 第49-50页 |
·被测试人员背景资料及测试参数统计归纳 | 第50-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成都农村自然通风热舒适评价模型 | 第54-71页 |
·自然通风条件下的热舒适模型 | 第54-57页 |
·PMV修正模型 | 第54-55页 |
·适应模型 | 第55-57页 |
·气流速度和相对湿度对热舒适的影响 | 第57-60页 |
·气流速度对热舒适的影响 | 第57-59页 |
·空气湿度对热舒适的影响 | 第59-60页 |
·人体适应性对热舒适的影响 | 第60-65页 |
·行为调节适应 | 第61-62页 |
·心理调节适应性 | 第62页 |
·生理调节适应 | 第62-63页 |
·实测数据的适应性分析 | 第63-64页 |
·人体热舒适适应性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 第64-65页 |
·成都地区农村热舒适评价温度及热舒适区 | 第65-68页 |
·补偿温度及评价温度的提出 | 第66-67页 |
·成都地区农村评价温度 | 第67-68页 |
·基于适应性模型的成都农村热舒适区 | 第68页 |
·成都地区农村住宅热舒适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68-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数值模拟理论及计算方法验证 | 第71-87页 |
·自然通风的基本理论 | 第71-73页 |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 第71-72页 |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 第72-73页 |
·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 第73页 |
·湍流流动与换热及其基本方程 | 第73-79页 |
·湍流结构及机理 | 第73-74页 |
·湍流的数值计算方法 | 第74-75页 |
·k-ε两方程模型 | 第75-77页 |
·壁面函数法 | 第77-79页 |
·辐射模型 | 第79-81页 |
·控制方程的离散 | 第81页 |
·代数方程组的求解 | 第81-82页 |
·迭代法解线性方程组 | 第81页 |
·求解Navier-stokes方程的压力修正算法 | 第81-82页 |
·模拟计算方法的可行性验证 | 第82-86页 |
·外绕流数值模拟的验证计算 | 第83-84页 |
·内流场数值模拟的验证计算 | 第84-86页 |
·小结 | 第86-87页 |
第6章 成都农宅夏季风环境数值模拟分析 | 第87-96页 |
·数值模拟方法及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87-90页 |
·计算区域的确定及网格划分 | 第87-88页 |
·紊流模型 | 第88页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88-90页 |
·求解方法、差分值格式及亚松弛因子 | 第90页 |
·农村住宅风环境模拟分析 | 第90-95页 |
·模拟工况和目的 | 第90-91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91-95页 |
·小结 | 第95-96页 |
第7章 成都自然通风农宅夏季室内热环境模拟分析 | 第96-108页 |
·数值模拟方法及边界条件确定 | 第96-100页 |
·模拟房间及其几何模型 | 第96-97页 |
·紊流模型 | 第97页 |
·模拟工况和目的 | 第97-99页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99-100页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100-104页 |
·建筑朝向和院落形式对室内速度的影响 | 第101页 |
·入口速度方向对室内流场的影响 | 第101-103页 |
·室内风速和温度间的关系 | 第103-104页 |
·成都地区农村住宅的热舒适评价 | 第104-105页 |
·确定模拟条件下的热舒适区 | 第104-105页 |
·判断室内温度处于热舒适区温度范围内的位置 | 第105页 |
·农村住宅热舒适的影响因素 | 第105-106页 |
·小结 | 第106-108页 |
结论 | 第108-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6-117页 |
附录 | 第117-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