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0. 前言 | 第11-18页 |
·导论 | 第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国外涉及围填海可持续开发路径的研究 | 第13-14页 |
·国内涉及围填海可持续开发路径的研究观点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第15-16页 |
·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论文的框架结构 | 第17-18页 |
1. 围填海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研究范畴及其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围填海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研究范畴 | 第18-19页 |
·关于研究对象的概念及界定 | 第18-19页 |
·围填海的开发利用与沿海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19页 |
·围填海可持续开发相关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区域可持续开发理论 | 第19-21页 |
·区域与产业经济理论 | 第21-22页 |
·海岸带综合管理理论 | 第22页 |
·外部效应理论 | 第22-23页 |
2. 国内外围填海可持续开发路径的模式与实践 | 第23-33页 |
·国外主要国家围填海典型项目 | 第23-25页 |
·荷兰重大围填海工程 | 第23-24页 |
·日本重大围填海工程 | 第24-25页 |
·韩国重大围填海工程 | 第25页 |
·其他国家围填海现状 | 第25页 |
·国外主要海洋国家围填海开发的路径选择 | 第25-27页 |
·国外主要海洋国家围填海引发的问题 | 第25-26页 |
·国外主要围填海国家可持续开发的路径修正 | 第26-27页 |
·我国围填海开发进程与利用现状 | 第27-31页 |
·我国围填海开发利用的发展进程 | 第27-28页 |
·我国围填海的分布状况 | 第28-30页 |
·我国围填海的经验教训警示 | 第30-31页 |
·我国围填海的开发目标模式、影响因素与目标开发路径选择 | 第31-33页 |
·我国围填海的开发目标模式 | 第31-32页 |
·当前围填海急剧扩张的成因 | 第32页 |
·围填海开发路径目标模式选择:海洋功能区划导向 | 第32-33页 |
3 围填海开发的综合效应评估 | 第33-42页 |
·围填海的生态环境效应:正负效应分析 | 第33-38页 |
·围填海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 第33-38页 |
·生态环境负效应 | 第34-37页 |
·生态环境正效应 | 第37-38页 |
·围填海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正负效应取向 | 第38-39页 |
·围填海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正收益取向 | 第38-39页 |
·围填海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负收益取向效应 | 第39页 |
·围填海对海洋产业可持续开发的影响 | 第39-42页 |
·围填海与海洋渔业 | 第40页 |
·围填海与海洋制盐业 | 第40-41页 |
·围填海与海洋运输业 | 第41页 |
·围填海与滨海旅游业 | 第41页 |
·围填海与海洋海涂种植业 | 第41-42页 |
4 我国典型海域—环渤海地区的综合围填海布局探讨 | 第42-55页 |
·渤海区位及海岸带状况 | 第42-43页 |
·渤海主要地区围填海分类开发利用构成 | 第43-48页 |
·辽宁省的区位及围填海分类开发利用状况 | 第43-44页 |
·河北省的区位及围填海分类开发利用结构 | 第44-45页 |
·天津市的区位及围填海分类开发利用现状 | 第45-46页 |
·山东省的区位及围填海分类开发利用构成 | 第46-47页 |
·环渤海地区三省一市围填海用途与结构框架 | 第47-48页 |
·环渤海三省一市围填海规划效应及其评述 | 第48-53页 |
·环渤海地区三省一市围填海规划行动 | 第48-50页 |
·环渤海三省一市围填海的综合效应分析 | 第50-53页 |
·秦皇岛港围填海典型案例 | 第53-55页 |
·项目概况 | 第53-54页 |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第54页 |
·经济社会效益 | 第54-55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55页 |
5. 我国围填海可持续开发的创新路径策略 | 第55-62页 |
·完善和加快落实围填海开发的相关法律制度与政策 | 第55-56页 |
·我国现有的与围填海相关的法律和政策 | 第55-56页 |
·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围填海开发相关法律制度与政策 | 第56页 |
·强化政府对围填海开发宏观调控的目标管理 | 第56-57页 |
·政府对围填海开发的宏观调控目标的范畴 | 第56-57页 |
·政府加强围填海开发的宏观调控目标的举措 | 第57页 |
·构建围填海可持续开发路径的适时评估体系 | 第57-58页 |
·围填海可持续开发路径的选择方向 | 第57-58页 |
·围填海可持续开发利用路径的概念模型 | 第58页 |
·科学的认识围填海开发中所存在矛盾问题的性质 | 第58-60页 |
·政府要具有对围填海审批的审查视角的全面性 | 第58-59页 |
·克服按照海洋功能规划进行围填海的局限性 | 第59页 |
·注重做好围填海项目的前期规划的整体性 | 第59页 |
·环境治理模式的创新性 | 第59页 |
·提升国民对围填海开发意识的普遍性 | 第59-60页 |
·结语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