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9-15页 |
1 病例资料 | 第9-12页 |
·研究对象及分组 | 第9页 |
·诊断标准 | 第9-1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治疗方法 | 第12页 |
·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12-14页 |
3 统计分析 | 第14-15页 |
结果 | 第15-21页 |
1 证候疗效比较 | 第15页 |
2 症状积分比较 | 第15页 |
3 单项症状疗效评定 | 第15-16页 |
4 血压变化 | 第16-17页 |
·收缩压及其差值变化 | 第16-17页 |
·舒张压及其差值变化 | 第17页 |
5 血压与症状相关性 | 第17页 |
6 中药组治疗前后GMP-140、vWF、GPⅡb/Ⅲa、AngⅡ水平的变化 | 第17-18页 |
7 治疗前各组IMT、ET-1、GMP-140、NO、vWF的比较 | 第18页 |
8 治疗前各组肱动脉舒张功能及血流速度的变化 | 第18-19页 |
9 治疗前各组血浆PTS分子标志物水平的变化 | 第19页 |
10 不良反应 | 第19-21页 |
讨论 | 第21-29页 |
1 高血压病瘀热互结证的病因病机及治则 | 第21-22页 |
·病因病机 | 第21页 |
·治则治法 | 第21-22页 |
2 方药组成及分析 | 第22-23页 |
·方药组成 | 第22页 |
·处方解析 | 第22-23页 |
3 现代药理研究 | 第23-24页 |
4 清活降压汤的临床疗效 | 第24页 |
·显著改善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 | 第24页 |
·具有明确的降低血压的疗效 | 第24页 |
5 高血压病发病机制及中药复方作用机理探讨 | 第24-28页 |
·高血压病发病机制探讨 | 第24-27页 |
·中药复方作用机理探讨 | 第27-28页 |
6 安全性 | 第28-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综述 | 第33-40页 |
附录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详细摘要 | 第42-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