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 引言 | 第12-27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选题及其意义 | 第13-16页 |
·选题内容 | 第13-14页 |
·选题意义 | 第14-16页 |
·本文研究的相关内容 | 第16-24页 |
·802.11无线局域网 | 第16-21页 |
·Internet拥塞控制机制 | 第21-24页 |
·论文贡献及创新点 | 第24-25页 |
·论文结构 | 第25-27页 |
2 802.11无线局域网MAC层模型 | 第27-49页 |
·IEEE 802.11 MAC层简介 | 第28-37页 |
·DCF简介 | 第28-33页 |
·PCF简介 | 第33-34页 |
·DCF饱和条件下Markov模型介绍 | 第34-37页 |
·笔者提出的DCF有限负载Markov模型 | 第37-48页 |
·DCF 2-D Markov链 | 第38-40页 |
·DCF Markov模型的稳态分布 | 第40-41页 |
·介质接入延时与吞吐量计算 | 第41-43页 |
·模型验证及分析 | 第43-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3 多跳无线局域网MAC层优化 | 第49-69页 |
·多跳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DCF低效问题 | 第50-54页 |
·DCF处理隐藏节点碰撞的低效性 | 第51-54页 |
·DCF处理数据帧噪声损坏低效性 | 第54页 |
·笔者提出的多跳802.11 WLAN优化MAC协议 | 第54-60页 |
·传输失败概率与退避时隙繁忙概率估计 | 第55-57页 |
·笔者提出优化DCF协议DCF-CD | 第57-58页 |
·节点及其传输方向区分 | 第58-59页 |
·1-跳邻居信息交互协议 | 第59-60页 |
·DCF-CD仿真及评估 | 第60-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4 Internet路由器主动队列管理机制 | 第69-104页 |
·闭环拥塞控制机制 | 第70-71页 |
·TCP/AQM流体模型稳定性分析 | 第71-80页 |
·TCP/AQM线性时延模型 | 第71-74页 |
·二维Laplace-Z域分析 | 第74-77页 |
·单瓶颈网络的仿真验证 | 第77-80页 |
·TCP/AQM离散Markov模型 | 第80-94页 |
·模型简介 | 第80-81页 |
·单个时隙TCP发送窗口模型 | 第81-82页 |
·单个时隙路由器队列模型 | 第82-85页 |
·TCP/AQM离散Markov模型 | 第85-88页 |
·TCP/AQM模型验证与结果分析 | 第88-94页 |
·TCP-UDP混合流的多队列模型 | 第94-103页 |
·TCP-UDP/AQM模型 | 第95-96页 |
·UDP队列区分服务AQM算法 | 第96-98页 |
·TCP-UDP区分服务队列仿真与性能分析 | 第98-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5 用户行为与流量模型及服务器优化 | 第104-121页 |
·用户行为模型 | 第105-109页 |
·服务器流量模型 | 第109-110页 |
·模型验证与分析 | 第110-114页 |
·服务器消息队列模型 | 第114-118页 |
·服务器性能优化算法 | 第118-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6 结论 | 第121-123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21-122页 |
·工作展望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3页 |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论文如下 | 第133-134页 |
参与科研项目 | 第134-13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