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序 | 第8-11页 |
1 "大学生公民素养"的科学内涵 | 第11-23页 |
·公民教育与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内涵 | 第11-16页 |
·公民的内涵 | 第11-12页 |
·公民教育的内涵 | 第12-14页 |
·学校公民教育与大学生公民教育 | 第14-16页 |
·大学生公民教育与公民教育、学校公民教育的关系 | 第16页 |
·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的内涵 | 第16-21页 |
·素质与素质教育的含义 | 第17-18页 |
·素养与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的内涵 | 第18页 |
·素质与素养的联系与区别 | 第18-19页 |
·社会主义公民素养与资本主义公民素养的区别与联系 | 第19-21页 |
·马克思主义关于公民教育的经典阐述 | 第21-23页 |
2 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的现状、原因及发展趋势分析 | 第23-30页 |
·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的现状 | 第23-26页 |
·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观念淡薄 | 第23-24页 |
·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内容不全面 | 第24-25页 |
·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途径与范围单一 | 第25-26页 |
·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26-27页 |
·家庭教育和学校传统教育的负面影响 | 第26页 |
·学校教育体制不健全 | 第26-27页 |
·大学生公民自身特点的影响 | 第27页 |
·大学生公民素养发展趋势预测 | 第27-30页 |
·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内容日益丰富 | 第28页 |
·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的侧重点变化 | 第28页 |
·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的方法有待调整 | 第28-30页 |
3 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第30-33页 |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起决定作用 | 第30-31页 |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的决定作用 | 第30页 |
·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提供精神动力 | 第30-31页 |
·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有反作用 | 第31-32页 |
·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人才 | 第31页 |
·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工作方法 | 第31-32页 |
·二者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 第32-33页 |
·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目的性 | 第32页 |
·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合规律性 | 第32-33页 |
4 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的对策研究 | 第33-46页 |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第33-37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与内涵 | 第33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 | 第33-35页 |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则 | 第35-37页 |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 | 第37-40页 |
·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论域 | 第37-38页 |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 | 第38-39页 |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39-40页 |
·大学生公民自我教育与培养 | 第40-42页 |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素养 | 第40-41页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自己 | 第41页 |
·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做合格公民 | 第41-42页 |
·建立"社会、学校、家庭"有机结合的长效协作机制 | 第42-46页 |
·优化学校教育手段,实现教育手段、内容多样化 | 第42-43页 |
·净化社会、校园环境,奠定理论向现实转化的基础 | 第43-44页 |
·培养和谐的家庭氛围,营造良好的心理塑造环境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作者简历 | 第48-5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