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和管理研究的必要性 | 第11-13页 |
|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和管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13-14页 |
| ·本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14页 |
| ·本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28页 |
| ·创新理论 | 第16-18页 |
| ·创新的内涵 | 第16-17页 |
| ·创新的特征 | 第17-18页 |
| ·团队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 ·团队的起源与发展 | 第18-19页 |
| ·传统团队与创新团队 | 第19-20页 |
| ·科研创新团队的特征 | 第20-21页 |
| ·激励理论 | 第21-24页 |
| ·心理契约理论 | 第24-28页 |
| ·心理契约概念 | 第24-25页 |
| ·心理契约类型与特点 | 第25-26页 |
| ·心理契约对管理者的新要求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和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28-34页 |
| ·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和管理现状分析 | 第28-30页 |
| ·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和管理现状的归因分析 | 第30-34页 |
| ·制度障碍 | 第31-32页 |
| ·合作障碍 | 第32-33页 |
| ·文化障碍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国内外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经验借鉴 | 第34-39页 |
| ·斯坦福大学科研创新团队 | 第34-35页 |
| ·组织结构 | 第34页 |
| ·团队成员来源 | 第34页 |
| ·管理制度 | 第34-35页 |
| ·国内科研创新团队典型案例 | 第35-39页 |
| ·同济大学与复旦大学成建制引进团队 | 第35-36页 |
| ·张立同,郭光灿等领导的科研创新团队 | 第36-37页 |
| ·中国医科大学创新团队 | 第37-39页 |
| 第五章 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关键要素分析 | 第39-45页 |
| ·关键要素的提出及关系 | 第39-41页 |
| ·关键要素的提出 | 第39-41页 |
| ·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 第41页 |
| ·关键要素的分析 | 第41-45页 |
| ·科研环境 | 第41-42页 |
| ·人才聚集 | 第42页 |
| ·学术带头人 | 第42-43页 |
| ·内部凝聚力 | 第43-44页 |
| ·激励机制 | 第44-45页 |
| 第六章 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 第45-53页 |
| ·制度层面 | 第45-49页 |
| ·加大支持力度,建立科学管理制度 | 第45-46页 |
| ·加强团队激励制度,完善团队评价体系 | 第46-47页 |
| ·创建虚拟团队,加强交叉学科研究平台 | 第47-49页 |
| ·合作层面 | 第49-50页 |
| ·加强团队的战略规划,明确共同愿景和目标 | 第49-50页 |
| ·发挥团队领导带头作用,加强资源整合 | 第50页 |
| ·团队文化层面 | 第50-53页 |
| ·建立平衡型心理契约,加深和谐理念 | 第51-52页 |
| ·团队学习,创建学习型组织 | 第52-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