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

安慰剂对照设计在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4页
引言第14-16页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第16-66页
 1 资料与方法第16-18页
   ·文献来源第16页
   ·纳入标准第16页
   ·排除标准第16-17页
   ·文献检索方法第17页
   ·资料提取第17页
   ·质量评定第17页
   ·西药阳性对照文献检索第17页
   ·中药阳性对照文献检索第17-18页
 2. 结果第18-22页
   ·一般情况第18页
   ·对照类型及"add-on"设计选择情况第18页
   ·结果类型情况第18-19页
   ·应用评价方法情况表第19-20页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情况第19-20页
     ·其它评价方法应用情况第20页
   ·西药阳性对照等效性研究文献中,对照药在临床试验中针对不同中医证型疗效情况第20-21页
   ·10 篇中药阳性对照等效性研究文献中,对照药在临床试验中针对安慰剂疗效情况第21-22页
 3. 讨论第22-66页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对照组的作用及选择依据分析第22-25页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设立对照组的目的第22页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对照组的基本类型第22页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对照组的选择依据第22-25页
       ·依据中、西医认识相同的评价指标选择对照组第23页
       ·依据中、西医认识不同的评价指标选择对照组第23页
       ·依据综合体现"病"、"证""症"的评价指标选择对照组第23-25页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选择安慰剂对照的必要性分析第25-38页
     ·以阳性药物为对照优效性试验设计可能冒试验失败的巨大风险第25页
     ·以阳性药物为对照等效性及非劣效性试验设计可能无法验证新药的绝对有效性第25-28页
       ·既往临床试验中绝大多数西药的临床疗效未按中医证候分层评价第26页
       ·以中药为对照中药新药等效性及非劣效性临床试验存在的缺点第26-27页
       ·试验条件的差异使阳性对照药在当前试验条件下的疗效变得不可靠第27-28页
     ·选择剂量对照有时无法判断新药的确切疗效 #]5第28-29页
       ·选择剂量对照可能存在伦理学问题第28-29页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选择剂量对照可能导致无法判断药物的疗效第29页
     ·安慰剂对照在中药临床试验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第29-36页
       ·选择安慰剂对照的可靠性分析第30-32页
       ·选择安慰剂对照的必要性分析第32-33页
       ·选择安慰剂对照的可行性分析第33-36页
     ·小结第36-38页
       ·在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应慎重选择阳性对照第36页
       ·在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选择剂量对照有时难以判断试验药物的疗效第36-37页
       ·在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选择安慰剂对照对检验新药的绝对疗效具有重要意义第37-38页
   ·基于安慰剂对照中药新药Ⅱ、Ⅲ期临床试验的设计思路研究第38-46页
     ·安慰剂对照贯穿整个Ⅱ、Ⅲ期临床试验可能面临可行性问题第38-40页
       ·受试者对许多疾病尤其是较严重疾病的临床治疗期望可能难以保证受试过程的依从性第38-39页
       ·add-on研究有时难以评价新药的真实疗效第39页
       ·目前公认的伦理学争议对试验实施的影响第39-40页
     ·在首先确定新药绝对优效性的前提下,中药新药Ⅱ、Ⅲ期临床试验可以部分采取阳性对照第40-45页
       ·先期选择安慰对照的必要性分析第40页
       ·新药Ⅱ、Ⅲ期临床试验部分采取阳性对照的目的和意义第40-42页
       ·新药Ⅱ、Ⅲ期临床试验部分采取阳性对照的设计模式选择分析第42-45页
     ·小结第45-46页
   ·基于安慰剂对照不同试验设计模式的评价方法学研究第46-66页
     ·计量资料基于统计学意义统计方法的应用分析第46-53页
       ·两组资料采取治疗后测量数据独立样本t检验在新药临床试验统计分析中的作用评价第46-47页
       ·两组资料之间采用配对t检验在新药临床试验统计分析中的作用评价第47-48页
       ·独立样本治疗前后差值t检验统计分析方法在新药临床试验统计分析中的作用评价第48页
       ·多组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统计方法在新药临床试验统计分析中的作用评价第48-49页
       ·重复测量设计分析方法在新药临床试验统计分析中的作用评价第49-50页
       ·多中心临床试验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探讨第50-53页
     ·分类资料基于统计学意义的统计方法应用分析第53-55页
       ·等级资料秩和检验与总有效率卡方检验在新药临床试验统计分析中的应用评价第53-54页
       ·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分类数据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评价第54-55页
       ·目前尚未发现基于分类数据的重复测量统计分析方法第55页
     ·文献研究中应用错误统计分析方法概况分析第55-56页
       ·基于P>0.05得出组间等效结论是目前阳性对照临床试验文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第55-56页
       ·应用自身治疗前后差值t检验判断药物的有效性造成疗效评价的巨大偏倚第56页
       ·多组资料两两比较应用不准确的统计分析方法将增大犯第Ⅰ类错误的可能性第56页
     ·I临床界值的缺失是不同试验设计模式疗效评价过程中的巨大缺陷第56-64页
       ·缺乏临床界值,试验结果将可能得不到合理的临床解释第57页
       ·临床试验中如何确定临床界值第57-58页
       ·临床试验中应用临床界值的评价方法学分析第58-59页
       ·临床试验结果数据不符合上述统计要求情况下的解决方法探讨第59-61页
       ·多中心临床试验应用临床界值的统计方法学分析第61-62页
       ·基于临床界值对临床试验结果数据类型的选择研究第62-64页
     ·小结第64-66页
       ·以安慰剂对照或阳性对照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统计学检验应遵循原则第64-65页
       ·以安慰剂对照或阳性对照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疗效评价应遵循原则第65-66页
第二部分 基于安慰剂对照的中药新药临床疗效评价示范研究第66-121页
 1. 研究方案第66-87页
   ·HT胶囊Ⅱ期第一阶段临床试验研究第66-79页
     ·试验背景资料第66页
     ·试验目的第66页
     ·试验设计第66-68页
       ·设计方案第66-67页
       ·对照组选择及样本含量估算第67页
       ·随机分组方法第67页
       ·盲法的要求及设计第67-68页
     ·受试者的选择和退出第68-72页
       ·诊断标准第68-71页
       ·入选标准第71页
       ·排除标准第71页
       ·受试者的纳入方式第71页
       ·受试者退出试验的条件及步骤第71-72页
       ·剔除病例标准第72页
       ·脱落病例标准第72页
     ·治疗方案第72-75页
       ·试验药品第72-74页
       ·受试者的治疗第74-75页
       ·疗程第75页
     ·观测指标第75页
       ·安全性观测指标第75页
       ·疗效性观测第75页
     ·疗效性评价第75-76页
       ·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疗效判定标准第75-76页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第76页
     ·安全性评价标准第76页
     ·数据管理第76-77页
       ·数据记录第76页
       ·数据监查第76-77页
       ·数据管理第77页
     ·统计分析第77-78页
       ·资料统计方法第77页
       ·不考虑临床界值的统计检验第77页
       ·考虑临床界值的统计检验第77-78页
     ·临床试验步骤第78-79页
   ·HT胶囊Ⅱ期第二阶段临床试验研究第79-84页
     ·试验背景资料第79页
     ·试验目的第79页
     ·试验设计第79-80页
       ·设计方案第79页
       ·样本含量计算第79页
       ·对照组选择第79-80页
       ·随机分组方法第80页
       ·盲法的要求及设计第80页
     ·受试者的选择和退出第80页
     ·治疗方案第80-83页
       ·试验药品第80-82页
       ·受试者的治疗第82-83页
     ·观测指标第83页
     ·疗效性评价第83页
     ·安全性评价标准第83页
     ·数据管理第83页
     ·统计分析第83-84页
       ·资料统计方法第83页
       ·不考虑临床界值的统计检验第83-84页
       ·考虑临床界值的统计检验第84页
     ·临床试验步骤第84页
   ·HT胶囊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第84-87页
     ·试验背景资料第84页
     ·试验目的第84页
     ·试验设计第84-86页
       ·设计方案第84-85页
       ·样本含量第85页
       ·对照组选择第85页
       ·随机分组方法第85页
       ·盲法的要求及设计第85-86页
     ·受试者的选择和退出第86页
     ·治疗方案第86页
     ·观测指标第86页
     ·疗效性评价第86页
     ·安全性评价标准第86页
     ·数据管理第86页
     ·统计分析第86页
     ·临床试验步骤第86-87页
 2. 结果第87-103页
   ·试验完成情况及病例分布第87-89页
     ·Ⅱ期一阶段临床试验完成情况及病例分布第87页
     ·Ⅱ期二阶段临床试验完成情况及病例分布第87-88页
     ·Ⅲ期临床试验完成情况及病例分布第88-89页
   ·受试者基线情况第89页
   ·基于肝脏B超的组间疗效比较第89-94页
     ·Ⅱ期一阶段临床试验基于肝脏B超的组间疗效比较结果第89-91页
       ·基于秩和检验的统计分析结果第89页
       ·基于卡方检验的统计分析结果第89页
       ·考虑中心效应等级资料统计分析结果第89-90页
       ·考虑中心效应两组有效虑的统计分析结果第90页
       ·基于临床界值的统计分析结果第90-91页
     ·Ⅱ期二阶段临床试验肝脏B超的组间疗效比较结果第91-92页
       ·基于秩和检验的统计分析结果第91页
       ·基于卡方检验的组间疗效比较结果第91页
       ·基于中心效应的等级资料统计分析结果第91页
       ·基于中心效应有效率的统计分析结果第91-92页
       ·基于临床界值的统计分析结果第92页
     ·Ⅲ期临床试验基于肝脏B超的组间疗效比较结果第92-94页
       ·基于秩和检验的统计分析结果第92页
       ·基于卡方检验的统计分析结果第92-93页
       ·考虑中心效应的等级资料统计分析结果第93页
       ·考虑中心效应有效率的统计分析结果第93页
       ·基于临床界值的统计分析结果第93-94页
   ·中医痰瘀阻络证证候的组间疗效比较结果第94-103页
     ·分类资料第94-98页
       ·Ⅱ期一阶段临床试验基于中医证候疗效的组间比较结果第94-95页
       ·Ⅱ期二阶段临床试验基于中医证候疗效的组间比较结果第95-97页
       ·Ⅲ期临床试验基于中医证候疗效的组间比较结果第97-98页
     ·计量资料第98-103页
       ·Ⅱ期一阶段临床试验基于中医证候疗效的组间比较结果第98-99页
       ·Ⅱ期二阶段临床试验中医证候疗效的组间比较第99-101页
       ·Ⅲ期临床试验基于中医证候疗效组间比较第101-103页
 3. 讨论第103-121页
   ·Ⅱ期一阶段选择安慰剂对照的意义第103页
     ·选择安慰剂对照具备伦理学上的可行性第103页
     ·可以客观判断HT胶囊新药绝对有效性第103页
   ·将Ⅱ期临床试验分两个阶段的目的和意义第103-105页
     ·一阶段应用安慰剂对照,将保证试验药物的绝对有效性第104页
     ·二阶段设立阳性对照的可行性第104-105页
       ·将使试验设计更加符合伦理学要求第104页
       ·可以对新药与阳性药物进行疗效比较第104页
       ·可以提高受试者的依从性第104-105页
       ·可以继续观察HT胶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第105页
   ·样本量的计算依据第105-107页
     ·Ⅱ期一阶段样本量的估算依据第105-106页
     ·Ⅱ期二阶段样本量的估算依据第106页
     ·Ⅲ期临床试验样本量的估算依据第106-107页
   ·HT胶囊Ⅱ、Ⅲ期临床试验的评价方法学分析第107-120页
     ·肝脏B超组间疗效比较的统计方法学分析第107-113页
       ·等级资料检验方法与有效率检验方法比较结果的分析第107-108页
       ·考虑中心效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对统计分析结果的影响第108-109页
       ·基于临床界值对临床疗效判断的分析第109-113页
     ·中医证候积分组间疗效比较的统计方法学分析第113-118页
       ·中医证候积分计量资料比较的统计方法学分析第113-117页
       ·分类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第117-118页
     ·临床试验最终评价结果的选择分析第118-120页
       ·分类标准对统计分析结果的影响第118页
       ·临床界值的确定对统计分析结果的影响第118-119页
       ·分类资料统计结果与计量资料统计结果的选择第119-120页
   ·小结第120-121页
结论第121-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28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影响大黄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多因素研究
下一篇: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风险—效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