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系统评价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循证医学 | 第12-16页 |
1. 循证医学 | 第12-15页 |
·循证医学的定义 | 第12页 |
·循证医学的发展 | 第12-13页 |
·循证医学的证据分级 | 第13-14页 |
·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 第14-15页 |
2. 本文研究方向 | 第15-16页 |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 第16-21页 |
1. 文献检索 | 第16页 |
2. 研究资料 | 第16页 |
·纳入标准 | 第16页 |
·排除标准 | 第16页 |
3. 文章的筛选 | 第16-17页 |
4. 纳入的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 | 第17-18页 |
5. 合并效应量及数据处理 | 第18页 |
6. 异质性检验和效应模型 | 第18-19页 |
7. 合并效应量检验 | 第19页 |
8. 完成治疗分析和意向治疗分析 | 第19页 |
9. 敏感性分析 | 第19-20页 |
10. 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 | 第20-21页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第21-30页 |
1.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 | 第21-24页 |
2. 异质性检验及合并效应量检验结果 | 第24-26页 |
·单纯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临床疗效的评价 | 第24-25页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临床疗效的评价 | 第25-26页 |
3. 意向性分析结果 | 第26-27页 |
4. 敏感性分析结果 | 第27-29页 |
5. 发表性偏倚检测结果 | 第29-30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30-39页 |
1. 随机化原则 | 第30-31页 |
·随机方法 | 第30页 |
·分配隐蔽的实施及盲法的使用 | 第30-31页 |
·基线的比较 | 第31页 |
2. 样本量的估计 | 第31-32页 |
3. 统计方法 | 第32页 |
4. 异质性检验 | 第32-33页 |
5. 合并效应量分析结果 | 第33-34页 |
6. 意向性分析 | 第34页 |
7. 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 | 第34-35页 |
8. 试验中的混杂因素 | 第35页 |
9. 诊断、纳入、排除标准 | 第35-36页 |
10. 疗效评价 | 第36页 |
11. 不良反应 | 第36-37页 |
12. 随访 | 第37页 |
13. 医学伦理问题 | 第37页 |
14. Meta分析的意义和局限性 | 第37-38页 |
15. 对临床和研究的意义 | 第38-39页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文献综述 | 第43-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