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全身性疾病论文--中毒及化学性损害论文--药源性疾病论文

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系统评价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部分 循证医学第12-16页
 1. 循证医学第12-15页
   ·循证医学的定义第12页
   ·循证医学的发展第12-13页
   ·循证医学的证据分级第13-14页
   ·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第14-15页
 2. 本文研究方向第15-16页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第16-21页
 1. 文献检索第16页
 2. 研究资料第16页
   ·纳入标准第16页
   ·排除标准第16页
 3. 文章的筛选第16-17页
 4. 纳入的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第17-18页
 5. 合并效应量及数据处理第18页
 6. 异质性检验和效应模型第18-19页
 7. 合并效应量检验第19页
 8. 完成治疗分析和意向治疗分析第19页
 9. 敏感性分析第19-20页
 10. 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第20-21页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第21-30页
 1.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第21-24页
 2. 异质性检验及合并效应量检验结果第24-26页
   ·单纯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临床疗效的评价第24-25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临床疗效的评价第25-26页
 3. 意向性分析结果第26-27页
 4. 敏感性分析结果第27-29页
 5. 发表性偏倚检测结果第29-30页
第四部分 讨论第30-39页
 1. 随机化原则第30-31页
   ·随机方法第30页
   ·分配隐蔽的实施及盲法的使用第30-31页
   ·基线的比较第31页
 2. 样本量的估计第31-32页
 3. 统计方法第32页
 4. 异质性检验第32-33页
 5. 合并效应量分析结果第33-34页
 6. 意向性分析第34页
 7. 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第34-35页
 8. 试验中的混杂因素第35页
 9. 诊断、纳入、排除标准第35-36页
 10. 疗效评价第36页
 11. 不良反应第36-37页
 12. 随访第37页
 13. 医学伦理问题第37页
 14. Meta分析的意义和局限性第37-38页
 15. 对临床和研究的意义第38-39页
第五部分 结论第39-40页
致谢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附:文献综述第43-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30例正常人热断层扫描图像量化评价及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保胎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分娩结局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