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English Abstract | 第5-9页 |
1.引言 | 第9页 |
2.临床试验研究 | 第9-12页 |
·受试对象 | 第9-10页 |
·纳入标准 | 第9-10页 |
·TTM图像采集方法 | 第10-11页 |
·仪器选择 | 第10页 |
·检测环境 | 第10页 |
·采集方法 | 第10-11页 |
·中医体质量表的采集 | 第11-12页 |
·人群基本资料 | 第11页 |
·中医体质量表 | 第11页 |
·调查问卷的实施 | 第11页 |
·中医体质判断标准 | 第11-12页 |
3. 统计方法 | 第12页 |
4. 结果 | 第12-21页 |
·正常健康男女TTM热辐射值比较 | 第12-17页 |
·一般资料 | 第12页 |
·正常健康男女TTM图像特点比较 | 第12-17页 |
·正常健康人体质类型比较 | 第17-21页 |
·正常人体质一般资料 | 第17页 |
·平和质与非平和质全身热辐射值△F异同的比较 | 第17-21页 |
5. 讨论 | 第21-24页 |
·正常健康人TTM热辐射值量化与受干预因素的相关性 | 第21页 |
·正常健康人各部位TTM热辐射值与中医生理基础的相关性 | 第21-22页 |
·正常健康人TTM热辐射值与中医体质分型的相关性 | 第22-24页 |
6. 综述 | 第24-38页 |
·体质研究的现状 | 第24-33页 |
·中医对体质的认识 | 第24-26页 |
·中医体质的临床研究进展 | 第26-30页 |
·中医体质的流行学研究 | 第30-32页 |
·中医体质的实验研究 | 第32-33页 |
·正常的人体的TTM研究 | 第33-35页 |
·正常人体颜面热辐射值 | 第33页 |
·正常青年体表热辐射值分布 | 第33页 |
·正常人体背部热辐射值 | 第33-34页 |
·健康青年男女脊柱区红外热图像 | 第34页 |
·健康青年男性组下肢红外图像 | 第34-35页 |
·TTM在中医方面的应用 | 第35-38页 |
·在中医脉象方面的应用 | 第35页 |
·在中医亚健康方面的应用 | 第35-36页 |
·TTM在中医诊断方面的应用 | 第36页 |
·中医治疗前后的可视化 | 第36-37页 |
·TTM对中医体质的研究 | 第37-38页 |
7 问题与展望 | 第38-41页 |
·TTM的不足与展望 | 第38页 |
·TTM系统在中医现代化上的展望 | 第38-41页 |
·中医全面诊断现代化 | 第39页 |
·中医定性定量诊断现代化 | 第39页 |
·中医影像现代化 | 第39页 |
·中医动态诊断现代化 | 第39页 |
·中医早期诊断现代化 | 第39-40页 |
·中医理论研究现代化 | 第40页 |
·该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