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第一章 概念界定 | 第10-18页 |
第一节 历史教育思想 | 第10-13页 |
一、历史 | 第10页 |
二、教育 | 第10-11页 |
三、思想 | 第11页 |
四、历史教育思想 | 第11-12页 |
五、历史学习力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天演论 | 第13-15页 |
第三节 历史功能 | 第15页 |
第四节 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 | 第15-18页 |
一、古文经学 | 第15-16页 |
二、今文经学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夏曾佑的生平与著述 | 第18-22页 |
第一节 夏曾佑的生平与主要作品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 第19-22页 |
第三章 天演论与历史进化论教育思想 | 第22-36页 |
第一节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论观点和历史进化论教育思想 | 第22-24页 |
第二节 优胜劣败、弱肉强食教育思想 | 第24-33页 |
第三节 历史进化以学术为主教育思想 | 第33-34页 |
第四节 历史循环论教育思想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历史功能和历史因果联系教育思想 | 第36-49页 |
第一节 历史功能教育思想 | 第36-39页 |
一、历史识别功能教育思想 | 第36页 |
二、历史教育功能教育思想 | 第36-37页 |
三、历史文化功能教育思想 | 第37-38页 |
四、历史社会功能教育思想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历史因果联系教育思想 | 第39-49页 |
第五章 历史发展阶段性教育思想 | 第49-57页 |
第一节 三大阶段划分的教育思想 | 第49-55页 |
第二节 相对独立性教育思想 | 第55-57页 |
第六章 倡导今文经学的教育思想 | 第57-60页 |
第一节 今文经学理论阐述 | 第57页 |
第二节 今文经学思想之运用 | 第57-58页 |
第三节 夏氏眼里的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教育思想 | 第58-60页 |
第七章 历史教材章节体编纂及其意义 | 第60-62页 |
第一节 历史编纂学与封建史学相比,具有较新的特点 | 第60页 |
第二节 采用章节体编写教材的深远意义 | 第60-62页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