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6页 |
·免疫抑制剂及主要产品 | 第14-16页 |
·微生物来源的免疫抑制剂及雷帕霉素应用现状 | 第16-18页 |
·雷帕霉素的理化性质和作用机理 | 第18-22页 |
·雷帕霉素结构及理化性质 | 第18-19页 |
·雷帕霉素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 | 第19-22页 |
·雷帕霉素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雷帕霉素的制备 | 第23-26页 |
·雷帕霉素的化学合成 | 第23页 |
·雷帕霉素的生物合成 | 第23-26页 |
·雷帕霉素菌种改造的研究进展 | 第26-31页 |
·微生物菌种改造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6-30页 |
·雷帕霉素产生菌菌株改造的研究进展 | 第30-31页 |
·雷帕霉素发酵工艺条件优化研究进展 | 第31-33页 |
·碳源 | 第31页 |
·氮源 | 第31-32页 |
·无机盐 | 第32页 |
·前体物质 | 第32页 |
·发酵工艺 | 第32-33页 |
·雷帕霉素异源合成的研究意义 | 第33-34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6-48页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主要试剂 | 第36页 |
·菌种 | 第36页 |
·培养基 | 第36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48页 |
·菌种培养 | 第36-38页 |
·实验分析方法 | 第38-41页 |
·雷帕霉素诱变育种试验方法 | 第41-42页 |
·雷帕霉素产生菌原生质体制备方法 | 第42-44页 |
·雷帕霉素的测定方法 | 第44-48页 |
第三章 雷帕霉素产生菌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 第48-62页 |
·引言 | 第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61页 |
·孢子培养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48-50页 |
·种子培养基的选择 | 第50-52页 |
·种子生长曲线和种龄的确定 | 第52-53页 |
·发酵培养条件的选择 | 第53-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雷帕霉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和高通量筛选技术 | 第62-74页 |
·引言 | 第62-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4页 |
·菌种 | 第63页 |
·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 第63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3页 |
·实验方法 | 第63-6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4-72页 |
·不同诱变剂的剂量与效应评价 | 第64-66页 |
·单一诱变剂连续诱变 | 第66-67页 |
·不同诱变剂交替诱变 | 第67页 |
·不同诱变剂连续诱变模式 | 第67-68页 |
·雷帕霉素高通量筛选新技术 | 第68-72页 |
·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雷帕霉素发酵工艺的中试及放大 | 第74-84页 |
·引言 | 第7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4-76页 |
·材料 | 第74-75页 |
·方法 | 第75-7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6-82页 |
·120L发酵罐上雷帕霉素发酵的基本规律研究 | 第76-77页 |
·搅拌转速对发酵的影响 | 第77-79页 |
·补料发酵提高雷帕霉素发酵水平的研究 | 第79-82页 |
·小结 | 第82-84页 |
第六章 基于原生质体融合的雷帕霉素高产菌选育新方法的研究 | 第84-104页 |
·引言 | 第84-8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5-86页 |
·材料 | 第85-86页 |
·方法 | 第8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6-102页 |
·S.hygroscopics的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86-92页 |
·原生质体再生因素的选择 | 第92页 |
·原生质体的诱变育种 | 第92-93页 |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 | 第93-100页 |
·基因组重排育种 | 第100-102页 |
·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七章 雷帕霉素在异源链霉菌宿主中生物合成的研究 | 第104-114页 |
·引言 | 第10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4-108页 |
·实验相关菌株 | 第104-105页 |
·培养基 | 第105页 |
·主要试剂 | 第105页 |
·主要仪器 | 第105-106页 |
·菌种培养和发酵 | 第106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106-10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8-112页 |
·RAP的异源合成研究及相关的分析结果 | 第108-109页 |
·RAP转录水平分析 | 第109-112页 |
·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4-117页 |
·结论 | 第114-115页 |
·展望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25-126页 |
附图Ⅰ:本文涉及的菌种示意图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