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引言 | 第15-16页 |
1 绪论 | 第16-22页 |
·课题背景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2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22-31页 |
·井田位置与交通 | 第22页 |
·构造概况 | 第22-26页 |
·大地构造位置 | 第22-23页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23-24页 |
·井田构造特征 | 第24-26页 |
·含煤性及可采煤层 | 第26页 |
·水文地质概况 | 第26-30页 |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 第26-27页 |
·井田水文地质特征 | 第27-30页 |
·井田充水因素分析 | 第30页 |
·井田工程地质条件 | 第30-31页 |
3 参数的获取及其基本统计特征分析 | 第31-55页 |
·参数的获取 | 第31-33页 |
·测井曲线幅值参数的提取 | 第31-32页 |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获取 | 第32-33页 |
·参数的基本统计特征分析 | 第33-55页 |
·基本统计分析方法简介 | 第34-37页 |
·测井曲线幅值参数的基本统计特征分析 | 第37-48页 |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基本统计特征分析 | 第48-55页 |
4 参数样本及总体分布特征的判断与检验 | 第55-74页 |
·测井曲线幅值参数的探索性分析 | 第55-67页 |
·探索性分析的相关理论 | 第55-56页 |
·测井曲线幅值参数总体的数据探测 | 第56-61页 |
·不同岩性测井曲线幅值参数的数据探测 | 第61-67页 |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探索性分析 | 第67-74页 |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总体的数据探测 | 第67-70页 |
·不同岩性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数据探测 | 第70-74页 |
5 测井曲线幅值参数与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相关分析 | 第74-95页 |
·相关分析方法简介 | 第74-78页 |
·相关关系及其分类 | 第74-75页 |
·相关系数及其检验 | 第75-77页 |
·相关程度的判断标准 | 第77-78页 |
·相关分析软件简介 | 第78页 |
·参数相关性的物理基础 | 第78-82页 |
·岩石物理性质与测井参数的关系 | 第79-81页 |
·岩石力学性质与测井参数的关系 | 第81-82页 |
·相关分析 | 第82-94页 |
·单相关分析 | 第82-91页 |
·偏相关分析 | 第91-94页 |
·相关分析小结 | 第94-95页 |
6 测井曲线幅值参数与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回归分析 | 第95-118页 |
·回归分析方法简介 | 第95-100页 |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95-99页 |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99-100页 |
·岩石力学参数与测井曲线幅值参数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100-107页 |
·弹性模量与测井曲线幅值参数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101-104页 |
·单轴抗压强度与测井曲线幅值参数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104-107页 |
·岩石力学参数与测井曲线幅值参数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107-117页 |
·弹性模量与测井曲线幅值参数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107-112页 |
·单轴抗压强度与测井曲线幅值参数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112-117页 |
·回归分析小结 | 第117-118页 |
7 回归预测模型的确定与应用 | 第118-129页 |
·回归预测模型的确定 | 第118-126页 |
·弹性模量回归预测模型的确定 | 第118-122页 |
·单轴抗压强度回归预测模型的确定 | 第122-126页 |
·回归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评价 | 第126-127页 |
·回归预测模型的应用 | 第127-129页 |
8 结论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29-131页 |
·主要结论 | 第129-130页 |
·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5页 |
附表1 测井曲线幅值参数提取情况表 | 第135-140页 |
附表2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实验成果表 | 第140-149页 |
附表3 岩石力学参数预测值与实测值对比表 | 第149-153页 |
附表4 副井检查孔668.50~1080.30m段岩石力学参数预测值 | 第153-155页 |
附图1 岩石物理力学参数与测井曲线幅值参数的相关关系散点图 | 第155-157页 |
致谢 | 第157-158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