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6-13页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6-7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三、论文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8-9页 |
四、本文涉及的核心概念 | 第9-13页 |
一、东南亚地区治理产生的缘由及目标 | 第13-21页 |
(一) 东南亚寻求地区治理的缘由 | 第13-16页 |
(二) 东南亚地区治理的初步尝试 | 第16-19页 |
1. 东南亚联盟的成立和破裂 | 第17-18页 |
2. 马菲印多的成立和衰败 | 第18-19页 |
(三) 东盟的成立及其地区治理的目标 | 第19-21页 |
1. 东盟的成立 | 第19页 |
2. 东盟地区治理的目标 | 第19-21页 |
二、东盟地区治理的制度结构 | 第21-29页 |
(一) 东南亚国家联盟的运行机制 | 第21-23页 |
(二) 东盟治理制度的原则、规则及规范,即“东盟方式” | 第23-26页 |
(三) 东盟进行地区治理的第二轨道对话和磋商机制 | 第26-29页 |
三、东盟地区治理制度的特点 | 第29-34页 |
(一) 东盟治理制度的平等性 | 第29-30页 |
(二) 东盟治理制度的非正式性 | 第30-32页 |
(三) 东盟治理制度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制度体系 | 第32-34页 |
四、东盟治理制度的有效性评析 | 第34-38页 |
(一) 从东盟制度的功能看其治理的有效性 | 第34-36页 |
(二) 从东盟治理的结果看其制度的有效性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一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 学位论文普辫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