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前言 | 第10-2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 | 第10页 |
·改革开放的国内背景 | 第10页 |
·西部大开发的地区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概况 | 第11-18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研究地域、思路与理论方法 | 第18-22页 |
·研究地域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理论方法 | 第20-22页 |
2 城镇—族群过程响应体系 | 第22-28页 |
·城镇—族群过程响应体系 | 第22-23页 |
·城镇—族群系统过程响应特征 | 第23-26页 |
·开放性 | 第23页 |
·动态性 | 第23-24页 |
·时序性 | 第24-25页 |
·层次性 | 第25-26页 |
·城镇—族群过程响应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第26-28页 |
·城镇—族群过程响应系统的结构 | 第26页 |
·城镇—族群过程响应系统的功能 | 第26-28页 |
3 河湟地区城镇—族群系统演化过程响应 | 第28-39页 |
·古文化区系中的甘青文化区——氏族起源 | 第28-30页 |
·甘青文化区的形成 | 第28-29页 |
·史前聚落的社会经济状况 | 第29页 |
·古文化区与聚落文明的起源. | 第29-30页 |
·“核心—边缘”格局中的郡县——部落联盟产生 | 第30-32页 |
·“核心—边缘”格局的形成. | 第30页 |
·郡县制城镇的发展 | 第30-31页 |
·郡县制统治与部落联盟产生. | 第31-32页 |
·割据政权下的国都性城镇——族体建构 | 第32-35页 |
·割据政权下国都性城镇产生. | 第32-33页 |
·城镇政治、文化、经济经营与民族共同体建构 | 第33-35页 |
·多元一体格局下的建制城市体系——河湟多民族形成 | 第35-39页 |
·建制城市体系出现 | 第35-36页 |
·族群贸易与城镇商业市场形成. | 第36-37页 |
·城镇体系科层性分布与多元一体民族格局形成 | 第37-39页 |
4 河湟地区城镇—族群系统发展趋势与启示 | 第39-45页 |
·河湟地区城镇—族群系统发展趋势 | 第39-42页 |
·稳定性增强. | 第39-40页 |
·多元化突出. | 第40-41页 |
·整合运行层次水平尚低. | 第41-42页 |
·河湟地区城镇—族群系统演化过程响应的功能启示 | 第42-45页 |
·发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体自身增长力推进多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 | 第42-43页 |
·顺应民族经济的城镇化倾向建立完备的城市体系传递网络 | 第43-44页 |
·纵深推进城市民族社区建设丰富都市的多元民族文化属性 | 第44-45页 |
5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课题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