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DOA的陆基多点定位系统设计与定位算法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1页 |
|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现状 | 第8-9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9-11页 |
| 2 陆基多点定位理论 | 第11-19页 |
| ·二次雷达S 模式 | 第11-14页 |
| ·S 模式的询问信号结构 | 第11-13页 |
| ·S 模式的应答信号结构 | 第13-14页 |
| ·多点定位理论 | 第14-18页 |
| ·定位信息分析 | 第14-15页 |
| ·基本多点定位方法 | 第15-17页 |
| ·混合多点定位方法 | 第17-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3 陆基多点定位系统设计 | 第19-27页 |
| ·定位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9-25页 |
| ·系统组成结构 | 第19-20页 |
| ·TOA 侦测单元 | 第20-22页 |
| ·询问时钟同步单元 | 第22-25页 |
| ·中央处理单元 | 第25页 |
| ·定位系统的干扰分析 | 第25-26页 |
| ·S 模式二次雷达系统自身的干扰因素 | 第25页 |
| ·影响无线定位系统精度的固有因素 | 第25-26页 |
| ·定位系统建设当中的干扰因素 | 第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4 侦收基站布站方式分析 | 第27-36页 |
| ·定位精度因子 | 第27-30页 |
| ·定位精度因子的数学模型 | 第27-28页 |
| ·定位精度因子的计算 | 第28-29页 |
| ·定位精度因子的范围 | 第29-30页 |
| ·两种多基站布站方法 | 第30页 |
| ·几何优化法仿真实例 | 第30-35页 |
| ·仿真实验 | 第30-34页 |
| ·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5 TDOA 多点定位算法 | 第36-53页 |
| ·双曲线定位算法 | 第36-41页 |
| ·算法原理 | 第36页 |
| ·定位方程 | 第36-41页 |
| ·双曲面定位算法 | 第41-44页 |
| ·算法原理 | 第41-42页 |
| ·定位方程 | 第42-44页 |
| ·算法性能分析 | 第44-49页 |
| ·性能评价指标 | 第44-45页 |
| ·Taylor 和Chan 算法性能比较 | 第45-49页 |
| ·算法改进 | 第49-52页 |
| ·改进算法描述 | 第49-51页 |
| ·改进算法性能分析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6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53-54页 |
|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53页 |
| ·后期工作展望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附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