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危险性与量刑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人身危险性概述 | 第11-23页 |
(一) 人身危险性理论的诞生 | 第11-14页 |
1. 人身危险性理论的酝酿 | 第11-12页 |
2. 人身危险性理论的诞生 | 第12-14页 |
(二) 人身危险性理论的发展 | 第14-18页 |
1. 刑事人类学派 | 第14-15页 |
2. 刑事社会学派 | 第15-18页 |
(三) 人身危险性的含义 | 第18-20页 |
1. 广义说 | 第18页 |
2. 狭义说 | 第18-19页 |
3. 区分说 | 第19页 |
4. 统一说 | 第19-20页 |
(四) 人身危险性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20-23页 |
1. 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害性 | 第20-21页 |
2. 人身危险性与主观恶性 | 第21-23页 |
二、人身危险性在量刑中的地位 | 第23-31页 |
(一) 人身危险性在量刑中的理论地位纷争 | 第23-28页 |
1. 旧派量刑观——罪刑均衡 | 第23-25页 |
2. 新派的量刑观——刑罚个别化 | 第25-27页 |
3. 刑罚个别化思想之现状 | 第27-28页 |
(二) 人身危险性影响量刑的机理 | 第28-31页 |
三、人身危险性的量刑征表 | 第31-41页 |
(一) 犯罪人的个人基本情况 | 第36-39页 |
1. 生理状况 | 第36-37页 |
2. 心理状况 | 第37-38页 |
3. 社会关系及教育状况 | 第38-39页 |
(二) 犯罪人的犯前表现 | 第39页 |
(三) 犯罪人的犯中表现 | 第39-41页 |
(四) 犯罪人的犯后表现 | 第41页 |
四、立法与司法建议 | 第41-47页 |
(一) 立法建议 | 第41-45页 |
1. 量刑原则的完善 | 第41-44页 |
2. 关于累犯从严的思考 | 第44-45页 |
(二) 司法建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