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外感病证论文--瘟病论文

清代温病脏腑辨证的研究

目录第1-7页
中文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10页
前言第10-11页
第一部分 温病脏腑辨证的理论基础第11-36页
 1.脏腑辨证的内涵第11-18页
   ·脏腑辨证的概念第11页
   ·脏腑辨证的本源第11-13页
   ·温病脏腑辨证的核心第13-15页
   ·温病脏腑辨证的历史沿革第15-18页
 2.脏腑辨证与其它辨证之间的关系第18-24页
   ·脏腑辨证与六经辨证第18-19页
   ·脏腑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第19-20页
   ·脏腑辨证与三焦辨证第20-21页
   ·脏腑辨证与八纲辨证第21-23页
   ·脏腑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第23-24页
 3.温病脏腑辨证与内伤杂病脏腑辨证之间的关系第24-25页
 4.温病脏腑辨证的主要证型第25-36页
   ·肺第26-28页
   ·心第28-29页
   ·肝第29-30页
   ·脾第30-31页
   ·肾第31-32页
   ·胃第32-33页
   ·大肠第33-34页
   ·胆第34页
   ·心包第34-36页
第二部分 清代温病脏腑辨证的临床应用规律和特点第36-49页
 1.重视季节气候,联系脏腑部位第36-37页
 2.脏腑新论纷出,丰富脏腑学说第37-39页
   ·肺第37-38页
   ·脾胃第38-39页
 3.脏腑辨证为主,融入其他辨证第39-42页
   ·与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结合第39页
   ·与湿热辨证的结合第39-41页
   ·与络病辨证的结合第41-42页
 4.脏腑相互关联,详述脏腑兼证第42-44页
   ·五脏关联第43页
   ·脏腑兼证第43-44页
 5.特色诊法突出,贯穿脏腑内容第44-49页
   ·辨舌第44-45页
   ·验齿第45-46页
   ·辨斑疹白(?)第46-47页
   ·腹诊第47-49页
第三部分 温病不同流派对脏腑辨证的运用分析第49-64页
 1.温疫学派第49-52页
 2.温热学派第52-56页
 3.湿热学派第56-58页
 4.兼融学派第58-60页
 5.其他学派第60-64页
第四部分 清代温病脏腑辨证对当今医学的启示第64-67页
 1.对外感热病寒温辨证统一的启示第64-65页
 2.对温疫辨治的启示第65-67页
小结第67-69页
 1.研究结论第67页
 2.研究的创新点第67页
 3.存在的问题和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附录第75-8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作者简介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
下一篇:疏经通络功能锻炼法对中风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