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 第9-23页 |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1. 植物雄性不育 | 第10-14页 |
·植物雄性不育概述 | 第10-11页 |
·植物雄性不育的分类 | 第11-12页 |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 第12-14页 |
2 植物半胱氨酸蛋白酶 | 第14-18页 |
·植物半胱氨酸蛋白酶的分类 | 第14-16页 |
·植物半胱氨酸蛋白酶的功能 | 第16-18页 |
3 植物表达基因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4 植物蛋白互作研究方法 | 第19-23页 |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原理 | 第19-20页 |
·酵母双杂交系统特点 | 第20-21页 |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改进和发展 | 第21-23页 |
第二部分 | 第23-52页 |
第一章 大豆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GmCASc的克隆、生物信息学与荧光定量分析 | 第24-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供试植物及其生长条件 | 第24-25页 |
·总RNA的提取和第一链cDNA合成 | 第25-26页 |
·基因克隆 | 第26-27页 |
·PCR扩增 | 第26页 |
·检测和回收 | 第26-27页 |
·连接、转化 | 第27页 |
·测序 | 第27页 |
·荧光定量 | 第27-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6页 |
·GmCASc的cDNA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8-34页 |
·GmCASc的表达分析 | 第34-36页 |
3 讨论 | 第36-38页 |
第二章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间差异表达蛋白的互作研究 | 第38-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5页 |
·植物材料 | 第38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38-39页 |
·试剂 | 第39-41页 |
·基因片段的获得 | 第41-42页 |
·载体片段、基因片段的获得 | 第42-43页 |
·基因片段和载体片段的连接 | 第43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43页 |
·连接产物的验证 | 第43页 |
·酵母转化 | 第43-44页 |
·β—gal分析 | 第44-45页 |
·酵母菌落PCR | 第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基因片段的扩增结果 | 第45页 |
·酵母双杂载体的构建 | 第45-47页 |
·差异表达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测定 | 第47-48页 |
3 讨论 | 第48-52页 |
全文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