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第一节 研究缘由 | 第9-11页 |
一、政策背景 | 第9-10页 |
二、理论背景 | 第10页 |
三、现实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三、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三、研究的主要成果述评 | 第16-18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19页 |
三、访谈法 | 第19页 |
四、教育叙事研究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1-29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一、班级 | 第21页 |
二、文化 | 第21-23页 |
三、班级文化 | 第23页 |
第二节 学习型组织理论 | 第23-26页 |
一、自我超越 | 第24页 |
二、改善心智模式 | 第24-25页 |
三、建立共同愿景 | 第25页 |
四、团队学习 | 第25页 |
五、系统思考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多元智能理论 | 第26-29页 |
第三章 深圳实验学校“彩虹鱼”班班级文化建设 | 第29-64页 |
第一节 精神文化建设 | 第30-35页 |
一、班主任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和指导者 | 第30-33页 |
二、师生共同打造班级精神密码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制度文化建设 | 第35-48页 |
一、班级制度建设 | 第35-37页 |
二、班级组织和岗位建设 | 第37-41页 |
三、评价激励 | 第41-48页 |
第三节 物质文化建设 | 第48-52页 |
一、打造美丽教室 | 第49页 |
二、设计文化园地 | 第49-51页 |
三、展示特色标识 | 第51-52页 |
第四节 行为文化建设 | 第52-64页 |
一、开发班本活动课程 | 第52-58页 |
二、开展体验式主题班会活动 | 第58-61页 |
三、组建班级自主小社团 | 第61-64页 |
第四章 “彩虹鱼”班班级文化建设取得的经验与反思 | 第64-75页 |
第一节 取得的经验 | 第64-73页 |
一、提高学生班级生活质量 | 第64-68页 |
二、延伸家校教育平台 | 第68-71页 |
三、提升班主任专业能力 | 第71-73页 |
第二节 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反思 | 第73-75页 |
一、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 第73-74页 |
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之原因分析 | 第74-75页 |
第五章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 第75-90页 |
第一节 打造“三型”教师团队,提升全面育人的能力 | 第75-77页 |
一、组建班级文化建设共同体 | 第75-76页 |
二、打造“三型”教师团队 | 第76页 |
三、试行“学生成长导师制” | 第76-77页 |
第二节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明确年段育人目标 | 第77-81页 |
一、研究学生成长需要 | 第77-78页 |
二、明确年段育人目标 | 第78-80页 |
三、促进年级交流展示 | 第80-81页 |
第三节 加强家校共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 第81-88页 |
一、开发家长教育资源 | 第81-83页 |
二、指导家庭文化建设 | 第83-87页 |
三、搭建家校共营平台 | 第87-88页 |
第四节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 第88-90页 |
一、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 第88-89页 |
二、搭建大数据平台,促进多维互动 | 第89-90页 |
结语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附录 | 第95-106页 |
附录1 :“我的班级我做主”问卷调查(学生) | 第95-96页 |
附录2:学生心理需求评定问卷 | 第96-98页 |
附录3 :彩虹鱼自主社团调查问卷 | 第98-99页 |
附录4 :访谈提纲 | 第99-100页 |
附录5 :班主任访谈实录 | 第100-103页 |
附录6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系列:我与父母交交心 | 第103-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