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6页 |
·酿酒酵母的耐性机制 | 第15-24页 |
·酿酒酵母的耐热机制 | 第15-18页 |
·酿酒酵母耐渗机制 | 第18-21页 |
·酿酒酵母的耐乙醇机制 | 第21-23页 |
·环境胁迫响应 | 第23-24页 |
·代谢组学及其在工业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24-28页 |
·代谢组学在工业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代谢组学的分析平台 | 第25-27页 |
·代谢组学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胁迫相关物质在耐性中的作用 | 第28-34页 |
·海藻糖在胁迫条件下的作用 | 第28-32页 |
·甘油在胁迫条件下的作用 | 第32-33页 |
·氨基酸、脂类等物质在胁迫条件下的作用 | 第33-34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其主要内容 | 第34-36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34-35页 |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35-36页 |
第二章 16 株酵母的表型分析 | 第36-55页 |
·引言 | 第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40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36-37页 |
·菌株 | 第37页 |
·主要试剂和材料 | 第37-38页 |
·培养基与溶液 | 第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54页 |
·16 株酵母26S rDNA 序列分析 | 第40-42页 |
·16 株酿酒酵母的发酵性能 | 第42-43页 |
·16 株酿酒酵母的高温耐性 | 第43-47页 |
·16 株酿酒酵母的山梨醇耐性 | 第47-50页 |
·16 株酿酒酵母的乙醇耐性 | 第50-52页 |
·16 株酿酒酵母不同表型之间的相关性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章 16 株酿酒酵母耐性机理的代谢组学分析 | 第55-82页 |
·引言 | 第55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5-62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55-56页 |
·菌株 | 第56页 |
·主要试剂和材料 | 第56-57页 |
·溶液与培养基的配制 | 第57-59页 |
·实验方法 | 第59-6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2-80页 |
·胁迫处理时刻的确定 | 第62-63页 |
·代谢组学分析平台的建立 | 第63-65页 |
·酿酒酵母代谢物的热激响应 | 第65-69页 |
·物质响应与耐性表型的相关性 | 第69-71页 |
·基因表达与物质代谢 | 第71-74页 |
·山梨醇胁迫对酿酒酵母代谢物的影响 | 第74页 |
·乙醇胁迫对酿酒酵母代谢物的影响 | 第74-76页 |
·同株酵母在不同胁迫下代谢物的响应 | 第76-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四章 胁迫环境对耐热高产酵母中海藻糖和甘油的诱导 | 第82-110页 |
·引言 | 第82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82-88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82-83页 |
·菌株 | 第83页 |
·主要试剂和材料 | 第83-84页 |
·溶液与培养基的配置 | 第84页 |
·实验方法 | 第84-8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8-108页 |
·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88-90页 |
·胞内提取方法的确定 | 第90-92页 |
·胁迫强度的确定 | 第92-94页 |
·胁迫过程菌体的生长情况 | 第94-95页 |
·胁迫过程中海藻糖的积累 | 第95-96页 |
·胁迫过程中海藻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响应 | 第96-99页 |
·胁迫过程中甘油的积累 | 第99-101页 |
·胁迫过程中甘油代谢相关基因的响应 | 第101-103页 |
·海藻糖和甘油的共同作用机制 | 第103-104页 |
·胞内外醋酸的变化 | 第104-106页 |
·不同胁迫条件下产物生成和底物消耗的情况 | 第106-107页 |
·酿酒酵母的二次生长转换期的重构现象 | 第107-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0-112页 |
结论 | 第110-111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11页 |
展望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9页 |
附录1 | 第129-130页 |
附录2 | 第130-131页 |
附录3 | 第131-132页 |
附录4 | 第132-13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3-135页 |
致谢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