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数据流识别与监控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P2P流量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P2P流量监控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8-19页 |
第2章 P2P数据流识别与监控技术 | 第19-33页 |
·P2P 技术概述 | 第19-25页 |
·P2P技术定义 | 第19-20页 |
·P2P技术的发展过程 | 第20-24页 |
·P2P技术的特点和影响 | 第24-25页 |
·基于数据包检测的P2P数据流识别 | 第25-27页 |
·地址端口识别 | 第25-26页 |
·深度数据包检测 | 第26-27页 |
·基于行为分析的P2P数据流识别 | 第27-30页 |
·流特征行为分析 | 第28页 |
·网络层行为分析 | 第28-29页 |
·传输层行为分析 | 第29页 |
·应用层行为分析 | 第29-30页 |
·流量行为分析 | 第30页 |
·基于直路串接方式的P2P数据流监控 | 第30-31页 |
·基于旁路干扰方式的P2P数据流监控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基于连接行为异常的P2P数据流识别 | 第33-45页 |
·基于自回归滑动模型的异常检测方法 | 第33-35页 |
·P2P 节点连接行为异常检测 | 第35-36页 |
·P2P节点连接行为分析 | 第35-36页 |
·P2P节点连接行为异常检测方法 | 第36页 |
·连接行为异常检测实验 | 第36-44页 |
·实验介绍 | 第36-37页 |
·实验结果 | 第37-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基于DNS行为异常的P2P数据流识别 | 第45-55页 |
·DNS协议 | 第45-47页 |
·P2P节点DNS行为异常检测 | 第47-49页 |
·P2P节点DNS连接行为分析 | 第47-48页 |
·P2P节点DNS行为异常检测方法 | 第48-49页 |
·DNS行为异常检测实验 | 第49-53页 |
·实验介绍 | 第49-50页 |
·实验结果 | 第50-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P2P流量识别与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55-61页 |
·系统功能概述 | 第55页 |
·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55-60页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55-56页 |
·流量分析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56-57页 |
·监控动作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57-58页 |
·系统运行效果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