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和谐社会思想概说 | 第12-21页 |
(一)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和”文化 | 第12-13页 |
(二)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和谐思想 | 第13-18页 |
1. 马克思著作中的和谐思想 | 第14-15页 |
2. 毛泽东思想中的和谐含义 | 第15-16页 |
3. 邓小平的和谐思想 | 第16-18页 |
(三) 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 第18-21页 |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 | 第18页 |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过程 | 第18-20页 |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 第20-21页 |
二、和谐社会中利益协调的重要性 | 第21-29页 |
(一) 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 | 第21-23页 |
1. 利益内涵 | 第21-22页 |
2. 利益矛盾与利益协调的必然 | 第22-23页 |
(二) 利益协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第23-29页 |
1. 和谐社会中存在的主要利益矛盾 | 第23-26页 |
2. 利益协调的重要性 | 第26-29页 |
三、中国社会各阶层间的利益矛盾表现形式及根源 | 第29-34页 |
(一) 利益矛盾表现形式 | 第29-31页 |
1. 地域差距继续拉大 | 第29页 |
2. 城乡利益矛盾明显 | 第29-30页 |
3. 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之间的矛盾 | 第30页 |
4. 干群利益矛盾 | 第30-31页 |
5. 群体性事件频现 | 第31页 |
(二) 矛盾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31-34页 |
1. 生产力落后是根本原因 | 第32页 |
2. 改革开放致使阶层分化,利益格局变 | 第32页 |
3. 利益整合过程中,相应的制度等改革不配套 | 第32-33页 |
4. 人们利益观念的变化也是引起利益矛盾的重要原因 | 第33-34页 |
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协调各阶层利益的原则和途径 | 第34-45页 |
(一) 现阶段我国利益矛盾协调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 第34-37页 |
1. 公正平等原则 | 第34-35页 |
2. 稳定原则 | 第35-36页 |
3. 统筹兼顾原则 | 第36-37页 |
(二) 协调各阶层利益的具体途径 | 第37-45页 |
1. 从思想上确立正确的利益价值观 | 第37-39页 |
2. 合理有效的利益协调制度 | 第39-42页 |
3、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第42-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