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第一章 加强中苏两党的沟通和联系 | 第14-27页 |
第一节 尊重斯大林与苏联共产党 | 第14-18页 |
第二节 积极树立中国共产党在斯大林和苏共心中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 | 第18-24页 |
第三节 向中共传达苏共的建议和看法 | 第24-27页 |
第二章 重视向苏联学习 | 第27-35页 |
第一节 倡导把苏联看成良师和益友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倡导学习苏联关于国家、党和工厂的组织构建 | 第29-32页 |
第三节 倡导学习苏联的经济建设经验 | 第32-33页 |
第四节 强调学习苏联应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积极争取苏联的援助 | 第35-47页 |
第一节 争取苏联帮助新中国建国、对新中国的成立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 第35-37页 |
第二节 争取苏联的经济援助 | 第37-40页 |
第三节 争取苏联的军事援助 | 第40-43页 |
第四节 争取苏联的文化援助 | 第43-45页 |
第五节 争取苏联的外交援助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出色地处理中苏关系的具体事务 | 第47-55页 |
第一节 担任中苏友好协会总会第一任会长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安排、照顾苏联专家的工作和生活 | 第48-51页 |
第三节 联系、安排国内人员赴苏联参观访问 | 第51-55页 |
第五章 刘少奇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发展中苏关系中的地位及评价 | 第55-61页 |
第一节 中苏两国结盟的先行使者 | 第55-56页 |
第二节 "一边倒"战略的践行者 | 第56-58页 |
第三节 中苏两党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推动者和巩固者 | 第58-59页 |
第四节 中苏两国民间交流的引导者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