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温敏自交不亲和系HE97花丝与花粉的差异蛋白组分析

致谢第1-8页
摘要第8-9页
1 文献综述第9-17页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及其类型第9页
   ·孢子体自交不亲和研究进展第9-10页
     ·孢子体自交不亲和表现第9页
     ·孢子体自交不亲和发生机制第9-10页
   ·配子体自交不亲和研究进展第10-13页
     ·以S-RNase 为基础的SI 信号转导途径第10-12页
       ·SI 信号分子—S-RNase第10-11页
       ·信号分子的接受体——花粉S 蛋白第11页
       ·以S-RNase 为基础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第11-12页
     ·罂粟科SI 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禾本科自交不亲和性机理第13页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第13-17页
     ·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第13-15页
       ·双向电泳第13-14页
       ·图像分析第14-15页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第15-17页
       ·逆境胁迫下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第15页
       ·突变体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第15-16页
       ·植物亚细胞蛋白质组学第16-17页
2 引言第17-19页
3 材料与方法第19-34页
   ·材料第19页
   ·试剂第19页
   ·仪器第19页
   ·蛋白质组分析方法第19-23页
     ·试验材料的种植、取样与鉴定第19页
     ·蛋白质的提取第19-20页
       ·三氯乙酸/丙酮法(TCA/acetone extraction)第19页
       ·酚提取法(phenol extraction)第19-20页
       ·改良的酚提取法第20页
     ·蛋白质的溶解第20页
     ·蛋白质样品浓度测定第20-21页
     ·第一向等电聚焦电泳条件的优化第21-22页
     ·第二向SDS-PAGE 电泳第22页
     ·凝胶染色第22-23页
     ·凝胶图像分析、蛋白质点的胶内酶解和串联质谱分析第23页
   ·分子生物学类实验方法第23-34页
     ·基因组DNA 的提取第23-25页
     ·P1 和S7 基因DNA 序列的克隆第25-29页
       ·引物第25页
       ·反应体系第25-26页
       ·扩增产物的电泳纯化第26-27页
       ·DNA 片段的克隆第27-29页
       ·PCR 检测阳性克隆第29页
       ·PCR 产物的测序第29页
     ·拟南芥转基因功能验证第29-34页
       ·植物材料与种植方法第29页
       ·引物设计第29-30页
       ·基因序列的扩增第30-31页
       ·表达载体构建第31页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1-32页
       ·PCR 验证及菌种保存第32页
       ·拟南芥转化第32-33页
       ·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鉴定第33-34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4-50页
   ·自交不亲和与亲和阶段的田间表现第34页
   ·三种方法提取的蛋白质样品双向电泳效果比较第34-36页
   ·不同聚焦时间对双向电泳图谱的影响第36-37页
   ·不同丙烯酰胺浓度对蛋白质分辨率的影响第37页
   ·不同上样量对蛋白质分辨率的影响第37-38页
   ·蛋白质表达分析第38-40页
   ·差异蛋白点的质谱鉴定第40-45页
   ·p1 及s7 基因DNA 序列的克隆第45-46页
   ·拟南芥转基因功能验证试验第46-50页
     ·植物表达载体PBI-P1 及PBI-S7 的构建第46-48页
     ·重组质粒PBI- P1 及PBI-S7 转化农杆菌第48-49页
     ·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第49-50页
5 讨论第50-52页
   ·如何获得高重现性的双向电泳图谱第50页
   ·差异蛋白质的功能第50-51页
   ·关于自交不亲和相关基因P1 及S7第51页
   ·进一步的研究设想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61页
附录1第61-63页
附录2第63-65页
附录3第65-67页
Abstract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麦甲基结合蛋白TaMBD1的体外表达及互作蛋白分析
下一篇:不同水分状况对烤烟高光谱特性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