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富勒烯类碳材料低温制备、表面改性及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选题第16-55页
   ·洋葱状富勒烯及其制备研究现状第17-28页
     ·洋葱状富勒烯简介第17-18页
     ·洋葱状富勒烯的制备方法以及生成机理第18-27页
     ·洋葱状富勒烯的性能及应用前景第27-28页
   ·碳球及其表面改性研究现状第28-43页
     ·碳球简介第28-29页
     ·碳球的应用第29-32页
     ·碳球的表面改性第32-42页
     ·碳纳米管羧基化修饰的定量测定研究现状第42-43页
   ·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第43-47页
     ·研究背景第43-46页
     ·研究内容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5页
第二章 化学气相沉积法低温合成洋葱状富勒烯第55-80页
   ·实验部分第57-61页
     ·原料与试剂第57页
     ·实验设备和仪器第57-58页
     ·实验步骤第58-61页
     ·形貌与结构分析第61页
   ·结果与讨论第61-76页
     ·Fe/Al(OH)_3 催化CVD 法合成纳米碳材料第61-68页
     ·Fe/NaCl 催化CVD 法合成纳米洋葱状富勒烯第68-74页
     ·内包碳化铁洋葱状富勒烯的生长机理第74-76页
   ·小结第76-77页
     ·Fe/Al(OH)_3 催化CVD 法合成纳米碳材料第76页
     ·Fe/NaCl 催化CVD 法合成纳米洋葱状富勒烯第76页
     ·内包碳化铁洋葱状富勒烯生长遵循的VS 生长模型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第三章 碳球-二氧化硅核-壳结构和空心二氧化硅球的制备与表征第80-101页
   ·实验部分第82-83页
     ·原料与试剂第82页
     ·实验设备和仪器第82页
     ·碳球的制备第82-83页
     ·碳球-二氧化硅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和SiO_2 空心球的制备第83页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第83页
   ·结果与讨论第83-97页
     ·原始碳球的形貌和微观结构第83-84页
     ·反应介质条件对SiO_2 在碳球表面包覆效果的影响第84-89页
     ·TEOS 加入量对SiO_2 壳层厚度的影响第89-93页
     ·反应时间对SiO_2 壳层厚度的影响第93-94页
     ·碳球-二氧化硅核-壳结构和空心二氧化硅球的形成机理分析第94-97页
   ·本章小结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1页
第四章 碳球表面氧化改性的研究第101-121页
   ·实验部分第101-104页
     ·原料与试剂第101-102页
     ·实验设备和仪器第102页
     ·碳球的制备第102-103页
     ·碳球表面氧化改性第103页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第103页
     ·碳球表面含氧基团的定量测定第103-104页
   ·结果与讨论第104-118页
     ·HNO_3/H_2O_2 对碳球氧化改性第104-109页
     ·HNO_3 对碳球氧化改性第109-115页
     ·混酸对碳球氧化改性第115-117页
     ·碳球表面氧化改性机理分析第117-118页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1页
第五章 碳球表面的乙烯基功能化及其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研究第121-142页
   ·实验部分第123-125页
     ·原料与试剂第123页
     ·实验设备和仪器第123-124页
     ·碳球的制备第124页
     ·碳球表面氧化改性及离子化处理第124页
     ·乙烯基功能化碳球的制备第124页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苯乙烯氯化铵(VODAC)的制备第124-125页
     ·碳球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实验第125页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第125页
   ·结果与讨论第125-139页
     ·乙烯基功能化碳球的制备第125-135页
     ·碳球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分析第135-139页
   ·本章小结第139-140页
     ·碳球表面的乙烯基功能化第139页
     ·碳球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第139-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42-147页
   ·结论第142-145页
   ·创新点第145页
   ·展望第145-147页
论文发表情况第147-148页
致谢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温高压条件下冲击—切削钻孔破岩实验研究
下一篇:新型碳基纳米功能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