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4页 |
1.1 鳞翅目昆虫信息素 | 第14-15页 |
1.2 昆虫嗅觉识别机制 | 第15-17页 |
1.2.1 昆虫触角感器的种类 | 第15-16页 |
1.2.2 昆虫主要触角感器的嗅觉识别功能 | 第16-17页 |
1.2.3 昆虫嗅觉识别的分子机制 | 第17页 |
1.3 昆虫气味受体及嗅觉受体神经元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3.1 昆虫气味受体的鉴定 | 第17-18页 |
1.3.2 昆虫气味受体的结构特征 | 第18-19页 |
1.3.3 昆虫气味受体的功能研究 | 第19-20页 |
1.3.4 昆虫嗅觉受体神经元功能研究 | 第20页 |
1.4 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的功能与应用研究 | 第20-22页 |
1.4.1 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在求偶和交配行为中的作用 | 第20-21页 |
1.4.2 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受体功能研究 | 第21页 |
1.4.3 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研究 | 第21-22页 |
1.5 黏虫嗅觉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6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1.6.1 立题依据 | 第23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黏虫对性信息素组分的触角电位反应 | 第24-2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2.1.1 供试昆虫 | 第24页 |
2.1.2 供试化合物及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2.1.3 EAG测定方法 | 第25页 |
2.1.4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5-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黏虫感受性信息素的嗅觉受体神经元鉴定及功能研究 | 第27-3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3.1.1 供试昆虫 | 第27页 |
3.1.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3.1.3 单细胞记录 | 第28-29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3.2.1 黏虫雄蛾触角毛形感器的功能亚型 | 第29-30页 |
3.2.2 黏虫雄蛾嗅觉受体神经元鉴定及功能研究 | 第30-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黏虫性信息素受体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 | 第35-5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5-44页 |
4.1.1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35-36页 |
4.1.2 总RNA的提取 | 第36页 |
4.1.3 黏虫触角第一链cDNA的合成 | 第36页 |
4.1.4 各类引物的设计 | 第36-38页 |
4.1.5 RACE技术扩增PRs基因的cDNA全序列 | 第38-40页 |
4.1.6 目的基因的PCR克隆及测序 | 第40-41页 |
4.1.7 同源序列进化分析 | 第41-42页 |
4.1.8 供试性信息素化合物 | 第42页 |
4.1.9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2页 |
4.1.10 cRNA的合成 | 第42-44页 |
4.1.11 黏虫PRs基因功能鉴定 | 第44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4-52页 |
4.2.1 黏虫PRs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44-48页 |
4.2.2 MsepPR1 的功能研究 | 第48-49页 |
4.2.3 MsepPR5 的功能研究 | 第49-50页 |
4.2.4 MsepPR6 的功能研究 | 第50-51页 |
4.2.5 MsepPR2,MsepPR3和MsepPR4 的功能研究 | 第51-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