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符号说明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1 约束阻尼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约束阻尼梁和约束阻尼圆柱壳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3 过渡约束阻尼结构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4 本文研究思路 | 第17-21页 |
第二章 过渡约束阻尼结构动力学建模 | 第21-49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过渡约束阻尼梁运动学关系 | 第21-23页 |
2.2.1 基本假设 | 第21-22页 |
2.2.2 运动学关系 | 第22-23页 |
2.3 过渡约束阻尼梁有限元建模 | 第23-28页 |
2.3.1 形函数的建立 | 第23-24页 |
2.3.2 单元刚度矩阵 | 第24-26页 |
2.3.3 单元质量矩阵 | 第26-27页 |
2.3.4 结构梁的动力学方程 | 第27-28页 |
2.3.5 结构梁的固有频率和损耗因子的计算 | 第28页 |
2.4 过渡约束阻尼梁有限元模型验证 | 第28-29页 |
2.5 过渡约束阻尼薄壁圆柱壳运动学关系和本构关系 | 第29-33页 |
2.5.1 基本假设 | 第29-30页 |
2.5.2 运动学关系 | 第30-32页 |
2.5.3 本构关系 | 第32-33页 |
2.6 过渡约束阻尼薄壁圆柱壳各层动能和应变势能表达式 | 第33-36页 |
2.6.1 动能表达式 | 第33-34页 |
2.6.2 应变势能表达式 | 第34-36页 |
2.7 过渡约束阻尼薄壁圆柱壳边界势能表达式 | 第36-38页 |
2.8 过渡约束阻尼薄壁圆柱壳动力学建模 | 第38-46页 |
2.8.1 构造正交多项式基函数 | 第38-39页 |
2.8.2 质量矩阵 | 第39-42页 |
2.8.3 刚度矩阵 | 第42-44页 |
2.8.4 边界刚度矩阵 | 第44-45页 |
2.8.5 动力学模型求解 | 第45-46页 |
2.9 过渡约束阻尼薄壁圆柱壳模型验证和收敛性证明 | 第46-47页 |
2.9.1 模型验证 | 第46-47页 |
2.9.2 收敛性证明 | 第47页 |
2.10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三章 过渡约束阻尼梁振动-阻尼特性分析 | 第49-57页 |
3.1 引言 | 第49页 |
3.2 过渡层提高减振效果假设的验证 | 第49-50页 |
3.3 过渡层材料的选择 | 第50-53页 |
3.4 参数变化对过渡约束阻尼梁固有频率和损耗因子的影响 | 第53-56页 |
3.4.1 过渡层厚度 | 第53页 |
3.4.2 粘弹层厚度 | 第53-54页 |
3.4.3 约束层厚度 | 第54-55页 |
3.4.4 基层厚度 | 第55-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过渡约束阻尼薄壁圆柱壳振动-阻尼特性分析 | 第57-69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过渡层提高减振效果假设的验证 | 第57-58页 |
4.3 不同边界条件下周向波数对过渡约束阻尼薄壁圆柱壳振动特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4.4 参数变化对过渡约束阻尼薄壁圆柱壳固有频率和损耗因子的影响 | 第59-67页 |
4.4.1 过渡层剪切模量 | 第60-62页 |
4.4.2 过渡层厚度 | 第62页 |
4.4.3 粘弹层剪切模量 | 第62-64页 |
4.4.4 粘弹层厚度 | 第64-65页 |
4.4.5 约束层弹性模量 | 第65-66页 |
4.4.6 约束层厚度 | 第66-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3页 |
5.1 结论 | 第69-70页 |
5.2 展望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附录A 第一阶插值基函数表达式 | 第81页 |
附录B 过渡约束阻尼薄壁圆柱壳质量矩阵元素 | 第81-82页 |
附录C 过渡约束阻尼薄壁圆柱壳刚度矩阵元素 | 第82-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