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1-24页 |
1.1 药物缓释体系及其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缓释机理 | 第11-13页 |
1.2.1 载体缓控 | 第11-12页 |
1.2.2 药物溶出 | 第12页 |
1.2.3 化学键控释 | 第12页 |
1.2.4 药物扩散 | 第12-13页 |
1.2.5 多机理结合释药 | 第13页 |
1.2.6 渗透压 | 第13页 |
1.2.7 离子交换 | 第13页 |
1.3 药物缓释体系载体材料 | 第13-14页 |
1.3.1 生物降解性材料 | 第14页 |
1.3.2 非生物降解性材料 | 第14页 |
1.4 体系类型及其制备 | 第14-16页 |
1.4.1 多孔药物缓释体 | 第14-15页 |
1.4.2 药物缓释膜 | 第15页 |
1.4.3 药物缓释片 | 第15页 |
1.4.4 纳米粒子药物缓释体 | 第15-16页 |
1.4.5 微球药物缓释体 | 第16页 |
1.5 壳聚糖 | 第16-19页 |
1.5.1 壳聚糖的结构 | 第16-17页 |
1.5.2 壳聚糖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药理特性 | 第17页 |
1.5.3 壳聚糖基膜剂的释药机理 | 第17页 |
1.5.4 壳聚糖类药物缓释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6 明胶 | 第19-20页 |
1.6.1 明胶的结构 | 第19页 |
1.6.2 明胶的理化性质及功能 | 第19页 |
1.6.3 明胶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应用 | 第19-20页 |
1.7 透明质酸钠 | 第20-21页 |
1.7.1 透明质酸钠的结构 | 第20页 |
1.7.2 透明质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功能 | 第20-21页 |
1.7.3 透明质酸钠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应用 | 第21页 |
1.8 盐酸左氧氟沙星 | 第21页 |
1.9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1-24页 |
1.9.1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9.2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2-2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4-31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2.2 壳聚糖/明胶/透明质酸钠多孔膜制备 | 第25-28页 |
2.2.1 未交联多孔膜制备 | 第25-26页 |
2.2.2 交联 | 第26页 |
2.2.3 粘度测试 | 第26页 |
2.2.4 厚度测试 | 第26页 |
2.2.5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6-27页 |
2.2.6 吸水率测试 | 第27页 |
2.2.7 显气孔率测试 | 第27页 |
2.2.8 降解性能测试 | 第27-28页 |
2.3 壳聚糖/明胶/透明质酸钠致密膜制备 | 第28页 |
2.4 载药膜制备 | 第28-29页 |
2.5 表面形貌及结构表征 | 第29页 |
2.5.1 扫描电镜测试 | 第29页 |
2.5.2 红外光谱测试 | 第29页 |
2.5.3 X-射线衍射测试 | 第29页 |
2.6 细胞毒性实验 | 第29-30页 |
2.7 载药膜体外释药实验 | 第30-31页 |
3 壳聚糖/明胶/透明质酸钠多孔膜的制备和结构表征 | 第31-59页 |
3.1 多孔膜的制备 | 第31-52页 |
3.1.1 壳聚糖含量对多孔膜性能的影响 | 第31-36页 |
3.1.2 明胶含量对多孔膜性能的影响 | 第36-40页 |
3.1.3 透明质酸钠含量对多孔膜性能的影响 | 第40-44页 |
3.1.4 交联液pH对多孔膜性能的影响 | 第44-48页 |
3.1.5 冷冻温度对多孔膜性能的影响 | 第48-52页 |
3.2 结构表征 | 第52-57页 |
3.2.1 扫描电镜分析 | 第52-53页 |
3.2.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3-55页 |
3.2.3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5-57页 |
3.3 细胞毒性实验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4 载药膜结构表征和释药实验分析与结论 | 第59-66页 |
4.1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59页 |
4.2 载药量和药物包封率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4.3 扫描电镜分析 | 第61页 |
4.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1-63页 |
4.5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63页 |
4.6 载药膜药物缓释性能的分析 | 第63-6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作者简历 | 第73-7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