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及其相关调控基因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英文缩写词表第12-16页
文献综述第16-26页
引言第26-27页
主要技术路线第27-2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8-38页
    1.1 实验材料第28-30页
        1.1.1 主要菌株及质粒第28页
        1.1.2 主要试剂配制以及材料第28-29页
        1.1.3 实验动物第29页
        1.1.4 主要仪器设备第29-30页
    1.2 实验方法第30-38页
        1.2.1 APEC生物被膜模型建立及其应用研究第30-32页
        1.2.2 luxS基因缺失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O_1、O_2和O_(78)血清型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第32-34页
        1.2.3 yaiC和rtn基因缺失及生物学特性分析第34-3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8-54页
    2.1 APEC生物被膜模型建立及其应用研究第38-43页
        2.1.1 DE17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生物被膜形成情况。第38页
        2.1.2 DE17分别在LB(含糖类)和DMEM(含糖类)培养下生物被膜检测第38-39页
        2.1.3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DE17生物被膜中细菌的生存能力。第39-40页
        2.1.4 扫描电镜(SEM)观察DE17生物被膜表面形态第40-42页
        2.1.5 环境因素和信号分子对DE17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第42页
        2.1.6 49株O_1、O_2、O_(78)三种血清型的APEC生物被膜检测第42-43页
    2.2 luxS基因缺失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O_1、O_2和O_(78)血清型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第43-47页
        2.2.1 luxS缺失株与野生株生长曲线测定第43-44页
        2.2.2 luxS缺失株与野生株AI-2活性检测第44页
        2.2.3 luxS缺失株与野生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第44-45页
        2.2.4 luxS缺失株与野生株rdar形态观察第45页
        2.2.5 luxS缺失株与野生株运动能力检测第45-46页
        2.2.6 luxS基因缺失影响鞭毛基因的转录水平第46页
        2.2.7 luxS缺失株与野生株耐药性检测第46-47页
    2.3 yaiC和rtn基因缺失及生物学特性分析第47-54页
        2.3.1 yaiC和rtn的生物信息学以及功能分析第47-49页
        2.3.2 缺失株DE17ΔyaiC和DE17Δrtn的构建第49-50页
        2.3.3 DE17,DE17?yaiC及DE17?rtn生长曲线测定第50页
        2.3.4 DE17,DE17?yaiC及DE17?rtn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第50-51页
        2.3.5 DE17,DE17?yaiC及DE17?rtnrdar形态观察第51页
        2.3.6 DE17,DE17?yaiC及DE17?rtn运动能力检测第51-52页
        2.3.7 DE17,DE17?yaiC及DE17?rtn耐药性检测第52-53页
        2.3.8 DE17,DE17?yaiC及DE17?rtn半数致死量LD50检测第53-54页
3 讨论第54-57页
    3.1 DE17生物被膜模型建立及其调控研究第54-55页
    3.2 luxS基因缺失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O_1、O_2和O_(78)血清型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影响第55-56页
    3.3 yaiC和rtn基因缺失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第56-57页
4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作者简介第63页
附作者在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Rap1在慢性应激引起海马神经元结构和功能重塑中的作用
下一篇:卷丹百合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分析及其免疫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