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20-34页 |
1.1. 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21-31页 |
1.1.1. 电源管理芯片分类 | 第21-23页 |
1.1.2. 交流-直流变换器控制芯片的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点 | 第23-28页 |
1.1.3. 交流-直流变换器控制芯片产品现状 | 第28-30页 |
1.1.4. 交流-直流变换器控制芯片的发展趋势 | 第30-31页 |
1.2.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组织框架 | 第31-32页 |
1.3. 论文的创新点 | 第32-34页 |
1.3.1. 原边峰值电流控制及输出恒流控制 | 第32页 |
1.3.2. 电容隔离副边恒压控制 | 第32-33页 |
1.3.3.自适应同步整流 | 第33-34页 |
2. 反激式变换电路基本工作原理 | 第34-51页 |
2.1. 反激变换器功率级基本工作原理 | 第34-41页 |
2.1.1. 连续导通模式下反激电路稳态工作分析 | 第35-37页 |
2.1.2. 断续导通模式下反激电路稳态工作分析 | 第37-40页 |
2.1.3. 连续导通模式与断续导通模式的比较 | 第40-41页 |
2.2. 反激电路的控制方式及原理 | 第41-44页 |
2.2.1. 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方式 | 第41-42页 |
2.2.2. 脉冲频率调制(PFM)控制方式 | 第42页 |
2.2.3. 跳脉冲调制(PSM)控制方式 | 第42-43页 |
2.2.4. 混合控制方式 | 第43-44页 |
2.3. 反激电路的隔离反馈方式及原理 | 第44-50页 |
2.3.1. 光耦隔离反馈 | 第44-45页 |
2.3.2. 辅助绕组反馈 | 第45-47页 |
2.3.3. 原边绕组直接反馈 | 第47-48页 |
2.3.4. 互感线圈隔离反馈 | 第48-50页 |
2.3.5. 各种反馈方式的比较 | 第50页 |
2.4. 小结 | 第50-51页 |
3. 原边峰值电流控制及输出恒流控制 | 第51-69页 |
3.1. 原边恒流控制基本原理 | 第51-54页 |
3.2. 全集成原边恒流控制器系统概述 | 第54-56页 |
3.3. 关键模块电路实现及其工作原理 | 第56-63页 |
3.3.1. 恒流控制主控制环路实现及工作原理 | 第56-59页 |
3.3.2. 片上退磁时间检测电路实现及工作原理 | 第59-63页 |
3.4. 电路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63-67页 |
3.5. 小结 | 第67-69页 |
4. 电容隔离副边恒压控制 | 第69-106页 |
4.1. 系统概述 | 第69-77页 |
4.2. 系统框图及工作原理 | 第77-84页 |
4.2.1. 主回路工作原理 | 第77-80页 |
4.2.2. 系统状态转换与控制时序 | 第80-84页 |
4.3. 关键模块电路实现及其工作原理 | 第84-94页 |
4.3.1. 高压电容隔离通讯电路实现 | 第84-89页 |
4.3.2. 原边高压供电电路实现 | 第89-91页 |
4.3.3. 副边双路供电电路实现 | 第91-94页 |
4.4. 电路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94-104页 |
4.5. 小结 | 第104-106页 |
5. 自适应同步整流 | 第106-123页 |
5.1. 系统框图及概述 | 第106-112页 |
5.2. 关键模块电路实现及其工作原理 | 第112-117页 |
5.2.1. 过零比较器电路实现及工作原理 | 第112-115页 |
5.2.2. 动态补偿电压生成模块 | 第115-117页 |
5.3. 电路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117-122页 |
5.4. 小结 | 第122-123页 |
6. 总结及展望 | 第123-128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23-125页 |
6.2.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第125页 |
6.3.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25-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40页 |
作者简历及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40-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