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物理学论文--建筑光学论文--天然采光论文

基于参数化逻辑的图书馆自然采光设计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22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1 自然采光设计是绿色图书馆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第8页
        1.1.2 参数化设计是一种新的理性设计逻辑第8-9页
        1.1.3 方案阶段的设计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关键环节第9页
    1.2 研究范畴与概念界定第9-13页
        1.2.1 信息时代第9-10页
        1.2.2 公共图书馆第10-11页
        1.2.3 公共空间第11页
        1.2.4 自然采光第11-13页
    1.3 软件平台第13-14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4.1 绿色建筑中的自然采光运用研究第14-15页
        1.4.2 参数化设计理论研究与相关案例第15-16页
        1.4.3 基于参数化设计的建筑自然采光理论研究与相关案例第16-17页
        1.4.4 信息时代图书馆的理论研究与相关案例第17-18页
    1.5 研究内容、意义、创新点、方法与框架第18-22页
        1.5.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5.2 研究意义第19页
        1.5.3 创新点第19页
        1.5.4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第19-22页
第2章 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的空间特征与自然采光策略研究第22-52页
    2.1 典型案例研究第22-38页
        2.1.1 天津市图书馆第22-32页
        2.1.2 斯图加特市图书馆第32-33页
        2.1.3 布拉格国家科技图书馆第33-35页
        2.1.4 萨里市图书馆第35-37页
        2.1.5 哈萨克斯坦国家图书馆第37-38页
    2.2 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公共空间特征研究第38-43页
        2.2.1 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区特征第39-40页
        2.2.2 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的交往空间特征第40-43页
        2.2.3 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公共空间特征总结第43页
    2.3 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第43-45页
    2.4 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公共空间的自然采光策略分析第45-51页
        2.4.1 建筑形体设计考虑建筑自然采光与自遮阳第45-46页
        2.4.2 功能布局符合自然采光设计原理第46-47页
        2.4.3 立面开窗设计符合功能布局第47-48页
        2.4.4 置入中庭空间引入自然光第48-50页
        2.4.5 应用遮阳辅助系统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3章 基于grasshopper的公共图书馆自然采光设计方法研究第52-86页
    3.1 公共图书馆自然采光设计基本思路第52-55页
    3.2 公共空间宏观层面设计方法第55-62页
        3.2.1 集中式布局设计与建筑朝向第56-58页
        3.2.2 建筑形体的自遮阳设计第58-62页
    3.3 公共空间中观层面设计方法第62-72页
        3.3.1 基于天顶采光与侧窗采光相结合的平面布局研究第63-65页
        3.3.2 基于天顶采光与侧窗采光相结合的剖面设计研究第65-72页
    3.4 公共空间微观层面设计方法第72-83页
        3.4.1 表皮设计第72-81页
        3.4.2 遮阳构件设计第81-83页
    本章小结第83-86页
第4章 基于grasshopper的公共图书馆自然采光设计实践第86-100页
    4.1 项目概况第86-87页
    4.2 发现问题第87-88页
        4.2.1 人文环境问题第87-88页
        4.2.2 自然环境问题第88页
    4.3 宏观层面设计第88-91页
        4.3.1 整体布局第88-89页
        4.3.2 形式生成第89-91页
    4.4 中观层面设计第91-94页
        4.4.1 平面布局第91-92页
        4.4.2 剖面设计第92-94页
    4.5 微观层面设计第94-98页
        4.5.1 遮阳表皮第94-98页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100-102页
    5.1 本文研究内容总结第100页
    5.2 展望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04-106页
致谢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始县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三种不同投饲策略对封闭型水体养殖罗非鱼生长及水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