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构筑以金属有机大环为交联点的超分子聚合物及其性质研究

论文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61页
    第一节 :引言第15-16页
    第二节 :金属配位键参与的逐级自组装研究进展第16-33页
        1.2.1 金属配位键与主客体作用结合的逐级自组装第16-22页
        1.2.2 金属配位键与多重氢键作用结合的逐级自组装第22-28页
        1.2.3 金属配位作用与静电作用结合的逐级自组装第28-30页
        1.2.4 金属配位键与其它非共价键作用结合的逐级自组装第30-33页
    第三节 :超分子聚合物研究进展第33-52页
        1.3.1 构筑超分子聚合物常用的驱动力第33-42页
        1.3.2 与传统高分子相结合构筑超分子聚合物第42-47页
        1.3.3 基于金属有机组装体通过组装后聚合策略构筑超分子聚合物第47-52页
    第四节 :课题的提出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61页
第二章 构筑以两种分立金属有机大环为交联点的超分子聚合物凝胶第61-86页
    第一节 :引言第61-62页
    第二节 :组装基元的合成与表征第62-66页
        2.2.1 含有柱芳烃主体单元的吡啶给体2-5的合成第62-63页
        2.2.2 对吡啶给体2-5的表征第63页
        2.2.3 含有中性氰基客体单元的吡啶给体2-9的合成第63-65页
        2.2.4 对吡啶给体2-9的表征第65-66页
    第三节 :金属有机大环的合成与表征第66-74页
        2.3.1 金属有机大环2-H和2-G的合成第66-71页
        2.3.2 通过“一锅法”自分类制备金属有机大环2-H与2-G第71-74页
    第四节 :超分子聚合物的构筑与表征第74-77页
    第五节 :超分子聚合物凝胶的构筑与性质研究第77-83页
        2.5.1 超分子聚合物凝胶的构筑与表征第77-78页
        2.5.2 凝胶的多重刺激响应性研究第78-83页
    第六节 :本章小结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6页
第三章 通过逐级自组装策略构筑具有双重刺激响应性质的超分子聚合物第86-111页
    第一节 :引言第86-87页
    第二节 :组装基元的合成与表征第87-97页
        3.2.1 吡啶给体3-G-1的合成第87-91页
        3.2.2 菱形金属有机大环3-G的合成与表征第91-94页
        3.2.3 柱芳烃二聚物3-H的合成与表征第94-97页
    第三节 :超分子聚合物的构筑与表征第97-103页
        3.3.1 金属有机大环3-G的光物理学性质研究第97-100页
        3.3.2 通过主客体作用构筑超分子聚合物第100-103页
    第四节 :超分子聚合物的多重刺激响应性质研究第103-107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1页
第四章 通过逐级自组装策略构筑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超分子聚合物凝胶第111-143页
    第一节 :引言第111页
    第二节 :组装基元的合成与表征第111-120页
        4.2.1 吡啶给体4-H-1的合成第111-114页
        4.2.2 金属有机大环4-H-2和4-H-3的合成第114-120页
    第三节 :超分子聚合物的构筑与表征第120-130页
        4.3.1 金属有机大环4-H-2和4-H-3的光物理学性质研究第120-125页
        4.3.2 通过主客体作用构筑超分子聚合物第125-130页
    第四节 :超分子聚合物凝胶的构筑及其多重刺激响应性质研究第130-141页
        4.4.1 超分子聚合物凝胶的制备及表征第130-133页
        4.4.2 超分子聚合物凝胶的多重刺激响应性质第133-141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43页
第五章 通过逐级自组装策略和自分类策略构筑超分子聚合物及其拓扑结构的转化第143-164页
    第一节 :引言第143-144页
    第二节 :组装基元的合成与表征第144-150页
        5.2.1 含有21-冠-7硝酸盐受体5-A的合成第144-148页
        5.2.2 含有24-冠-8吡啶给体5-D的合成第148-150页
    第三节 :含有两种冠醚的金属有机大环的合成与表征第150-154页
    第四节 :二维超分子聚合物的构筑第154-162页
        5.4.1 金属有机大环5-H与5-G-1、1-87的主客体络合作用研究第154-157页
        5.4.2 二维超分子聚合物的刺激响应性质研究第157-162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64页
第六章 通过逐级自组装策略构筑含有高分子链的超分子聚合物第164-182页
    第一节 :引言第164-165页
    第二节 :含有柱芳烃单元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构筑第165-174页
        6.2.1 含有单个甲基丙烯酸酯柱芳烃的合成第165-167页
        6.2.2 含有柱芳烃单元的高分子链6-P-1的合成第167-170页
        6.2.3 含有两个甲基丙烯酸酯柱芳烃的合成第170-171页
        6.2.4 含有柱芳烃单元的交联高分子聚合物6-P-2的合成第171-174页
    第三节 :通过逐级自组装策略构筑以金属有机大环为交联点的超分子聚合物第174-178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178-179页
    参考文献第179-182页
第七章 通过逐级自组装策略构筑机械强度可调节的超分子聚合物水凝胶第182-197页
    第一节 :引言第182-183页
    第二节 :功能化金属有机大环的合成与表征第183-188页
    第三节 :基于金属有机大环的聚合物7-P的合成与表征第188-191页
    第四节 :金属有机大环上冠醚单元与客体分子主客体化学作用的研究第191-193页
    第五节 :通过主客体作用调节水凝胶的机械强度第193-194页
    第六节 :本章小结第194-195页
    参考文献第195-197页
第八章 实验部分第197-223页
    第一节 :实验通则第197-198页
    第二节 :分别含有柱芳烃和氰基客体六边形金属有机大环的合成第198-204页
        8.2.1 化合物2-3的合成第198-199页
        8.2.2 化合物2-5的合成第199-200页
        8.2.3 化合物2-8的合成第200-201页
        8.2.4 化合物2-9的合成第201-202页
        8.2.5 化合物2-H的合成第202-203页
        8.2.6 化合物2-G的合成第203-204页
    第三节 :含有氰基客体菱形金属有机大环及二柱芳烃主体分子的合成第204-209页
        8.3.1 化合物3-2的合成第204-205页
        8.3.2 化合物3-G-1的合成第205-206页
        8.3.3 化合物3-G的合成第206-207页
        8.3.4 化合物3-3的合成第207-208页
        8.3.5 化合物3-H的合成第208-209页
    第四节 :含有四个或六个柱芳烃单元的金属有机大环的合成第209-212页
        8.4.1 化合物4-H-1的合成第209-210页
        8.4.2 化合物4-H-2的合成第210-211页
        8.4.3 化合物4-H-3的合成第211-212页
    第五节 :含有两类冠醚的菱形金属有机大环的合成第212-216页
        8.5.1 化合物5-A的合成第212-213页
        8.5.2 化合物5-D的合成第213-214页
        8.5.3 化合物5-H的合成第214-216页
    第六节 :含有柱芳烃单元的聚合物链的合成第216-220页
        8.6.1 化合物6-2的合成第216-217页
        8.6.2 化合物6-P-1的合成第217页
        8.6.3 化合物6-5的合成第217-219页
        8.6.4 化合物6-P-2的合成第219-220页
    第七节 :含有冠醚的菱形金属有机大环的合成及其后聚合第220-223页
        8.7.1 化合物7-H的合成第220-221页
        8.7.2 化合物7-P的合成第221-223页
第九章 全文总结第223-226页
附录第226-230页
    Table 1.Crystal data and structure refinement for 2-5第226页
    Table 2.Crystal data and structure refinement for 2-9第226-227页
    Table 3.Crystal data and structure refinement for 3-2第227-228页
    Table 4.Crystal data and structure refinement for 6-2第228-229页
    Table 5.Crystal data and structure refinement for 6-5第229-230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30-232页
致谢第232页

论文共2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些构建氮杂季碳的新反应研究
下一篇:功能化铂炔树状分子的合成与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