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1.4.1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8页 |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2 肥城桃产业发展概述 | 第20-33页 |
2.1 肥城桃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 第20-23页 |
2.1.1 政治法律环境 | 第20-21页 |
2.1.2 经济环境 | 第21-22页 |
2.1.3 技术环境 | 第22页 |
2.1.4 社会文化环境 | 第22-23页 |
2.2 肥城桃产业发展的微观环境分析 | 第23-26页 |
2.2.1 竞争者分析 | 第23-24页 |
2.2.2 供应商分析 | 第24-25页 |
2.2.3 消费者分析 | 第25-26页 |
2.2.4 进入壁垒分析 | 第26页 |
2.3 肥城桃产业发展历程 | 第26-33页 |
2.3.1 肥城市基本情况分析 | 第26-30页 |
2.3.2 肥城桃产业发展历程 | 第30-33页 |
3 肥城桃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 第33-43页 |
3.1 肥城桃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 第33-34页 |
3.1.1 肥城桃产业自然禀赋无可比拟 | 第33页 |
3.1.2 肥城桃种植积累了丰富经验 | 第33页 |
3.1.3 肥城桃品牌认知度较高 | 第33-34页 |
3.1.4 肥城桃产业框架基本形成 | 第34页 |
3.2 肥城桃产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 第34-38页 |
3.2.1 肥城桃苗木繁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 第34-35页 |
3.2.2 肥城桃品种结构不健全 | 第35页 |
3.2.3 肥城桃种植标准化水平较低 | 第35-37页 |
3.2.4 肥城桃文化产业亟待加强 | 第37-38页 |
3.2.5 肥城桃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 第38页 |
3.3 肥城桃产业发展的机会分析 | 第38-40页 |
3.3.1 肥城市政府大力扶持肥城桃产业发展 | 第38-39页 |
3.3.2 “互联网+”助推肥城桃产业搭上信息化快车 | 第39-40页 |
3.4 肥城桃产业发展的挑战分析 | 第40-41页 |
3.4.1 桃果品同质化竞争激烈 | 第40页 |
3.4.2 肥城桃土壤可持续利用面临巨大挑战 | 第40页 |
3.4.3 肥城桃品质和贮藏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 | 第40-41页 |
3.4.4 肥城桃品牌保护意识薄弱 | 第41页 |
3.5 小节 | 第41-43页 |
4 肥城桃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3-53页 |
4.1 肥城桃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 第43-45页 |
4.1.1 肥城桃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 第43页 |
4.1.2 肥城桃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 第43-45页 |
4.2 肥城桃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5-53页 |
4.2.1 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对肥城桃产业发展支持力度 | 第45-46页 |
4.2.2 保护传统优良品种,丰富肥城桃品种层次结构 | 第46-47页 |
4.2.3 健全科技推广体系,实现肥城桃生产科学化、标准化 | 第47-50页 |
4.2.4 培育新型产业组织模式,加快推进肥城桃产业发展 | 第50-51页 |
4.2.5 延伸肥城桃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肥城桃产业化水平 | 第51-53页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