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的便携能效终端的研究与开发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3-14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2章 便携式能效终端总体方案 | 第15-22页 |
2.1 便携式能效终端需求分析 | 第15-16页 |
2.2 便携式能效终端功能设计 | 第16-17页 |
2.2.1 多参量实时测量功能 | 第16页 |
2.2.2 数据存储功能 | 第16页 |
2.2.3 数据传输功能 | 第16-17页 |
2.3 便携式能效终端结构设计 | 第17-21页 |
2.3.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第17-18页 |
2.3.2 便携式能效终端硬件结构设计 | 第18-20页 |
2.3.3 便携式能效终端软件结构设计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便携式能效终端谐波检测算法研究 | 第22-38页 |
3.1 电力系统谐波主要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3.2 FFT谐波检测算法研究 | 第24-26页 |
3.2.1 FFT算法原理 | 第24-25页 |
3.2.2 FFT算法谐波检测原理 | 第25-26页 |
3.3 插值加窗算法分析 | 第26-29页 |
3.3.1 窗函数分析 | 第26-27页 |
3.3.2 插值算法分析 | 第27-29页 |
3.4 仿真分析 | 第29-37页 |
3.4.1 仿真实现方法 | 第29页 |
3.4.2 同步采样谐波分析 | 第29-32页 |
3.4.3 非同步采样谐波分析 | 第32-35页 |
3.4.4 间谐波干扰分析 | 第35-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控制板硬件设计 | 第38-47页 |
4.1 ARM处理器选型 | 第38-39页 |
4.2 存储电路设计 | 第39-41页 |
4.2.1 NANDFlash接口电路设计 | 第39-40页 |
4.2.2 SDRAM电路设计 | 第40-41页 |
4.3 LCD接口电路 | 第41-42页 |
4.4 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 第42-44页 |
4.4.1 UART串口电路设计 | 第42-43页 |
4.4.2 USB接口电路设计 | 第43-44页 |
4.4.3 GPRS通信模块选型 | 第44页 |
4.5 复位电路设计 | 第44-45页 |
4.6 电源监测电路 | 第45-4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控制板软件设计 | 第47-61页 |
5.1 嵌入式Linux系统构建 | 第47-48页 |
5.2 嵌入式图形界面程序设计 | 第48-52页 |
5.2.1 用户界面功能设计 | 第48-50页 |
5.2.2 用户界面实现 | 第50-52页 |
5.3 应用程序整体结构设计 | 第52-53页 |
5.4 嵌入式数据库设计 | 第53-55页 |
5.5 通信子程序设计 | 第55-57页 |
5.6 电源监测程序设计 | 第57-59页 |
5.7 波形绘制 | 第59-60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系统调试与误差分析 | 第61-68页 |
6.1 系统调试安装 | 第61-62页 |
6.2 终端校准与测试 | 第62-66页 |
6.2.1 终端校准 | 第62-66页 |
6.3 误差分析 | 第66-67页 |
6.3.1 硬件误差 | 第66-67页 |
6.3.2 软件误差 | 第6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7.1 总结 | 第68-69页 |
7.2 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