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1.2.1 凝析气藏简介 | 第9页 |
1.2.2 蜡的定义 | 第9页 |
1.2.3 结蜡机理 | 第9-10页 |
1.2.4 影响结蜡因素 | 第10页 |
1.2.5 出现蜡沉积物的工艺条件 | 第10-11页 |
1.2.6 蜡的分析方法 | 第11-13页 |
1.2.7 清、防蜡工艺技术 | 第13-1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及步骤 | 第16-17页 |
第2章 博孜区块概况及结蜡机理研究 | 第17-40页 |
2.1 博孜的地理环境 | 第17页 |
2.2 气藏类型 | 第17页 |
2.3 流体性质 | 第17页 |
2.4 储层性质 | 第17页 |
2.5 博孜井部分井史 | 第17-19页 |
2.6 清防蜡工艺对博孜井的适用情况分析 | 第19-21页 |
2.6.1 BZ1井目前现状 | 第20页 |
2.6.2 BZ1井清、防蜡工艺适应情况 | 第20-21页 |
2.7 BZ1井的结蜡机理及结蜡条件 | 第21-39页 |
2.7.1 结蜡机理 | 第22-24页 |
2.7.2 结蜡条件 | 第24-38页 |
2.7.3 讨论 | 第38-39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清防蜡剂的筛选 | 第40-51页 |
3.1 造成井筒堵塞的潜在原因 | 第40页 |
3.2 实验目的 | 第40页 |
3.3 建模工作结果 | 第40-42页 |
3.4 组分分析 | 第42-44页 |
3.4.1 物理分析 | 第42页 |
3.4.2 对固含物进行测试 | 第42-43页 |
3.4.3 对灰渣固含物进行元素分析 | 第43页 |
3.4.4 碳原子数分布情况 | 第43页 |
3.4.5 析蜡温度 | 第43-44页 |
3.4.6 沉积物分析结论 | 第44页 |
3.5 溶出度试验 | 第44-49页 |
3.5.1 在20℃下的溶解情况 | 第45-46页 |
3.5.2 在50℃下的溶解情况 | 第46-47页 |
3.5.3 在65℃下的溶解情况 | 第47-48页 |
3.5.4 在80℃下的溶解情况 | 第48-49页 |
3.6 溶出度试验的结论和解释 | 第49-5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3.7.1 结论 | 第50页 |
3.7.2 建议 | 第50-51页 |
第4章 博孜区块清防蜡工艺方案优选 | 第51-76页 |
4.1 博孜区块可选择的清防蜡工艺方案 | 第51-52页 |
4.2 博孜区块清防蜡工艺技术方案简介 | 第52-63页 |
4.2.1 方案1:深部安全阀+定期清蜡作业 | 第52-53页 |
4.2.2 方案2:深部安全阀+连续油管 | 第53-54页 |
4.2.3 方案3:深部安全阀+镀钨油管+井下节流器 | 第54-60页 |
4.2.4 方案4:深部安全阀+镀钨油管+化学注入阀 | 第60-62页 |
4.2.5 方案5:电伴热防蜡工艺 | 第62-63页 |
4.3 博孜区块清防蜡工艺技术方案优选 | 第63-75页 |
4.3.1 已完井的清防蜡工艺技术方案 | 第64-66页 |
4.3.2 已完井清防蜡工艺技术方案经济评价 | 第66-67页 |
4.3.3 未开发井清防蜡工艺技术方案 | 第67-73页 |
4.3.4 未开发井清防蜡工艺技术经济评价 | 第73-75页 |
4.3.5 两种工艺技术比较 | 第75页 |
4.3.6 可能存在问题 | 第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 | 第81页 |
附录A BZ1井井流物及碳数组成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