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31页 |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与名词释义 | 第10-15页 |
一、问题的缘起 | 第10-12页 |
二、名词释义 | 第12-15页 |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 第15-31页 |
一、国内研究述评 | 第15-17页 |
二、国外研究述评 | 第17-31页 |
第一章 维京时代斯堪的纳维亚地理志——自然与人文 | 第31-45页 |
第一节 奥特尔的旅行 | 第31-38页 |
一、文献内容 | 第31-33页 |
二、文献中体现的信息 | 第33-38页 |
第二节 北方的通道与贸易路线 | 第38-45页 |
一、由冰川雕凿的通道 | 第39-40页 |
二、由通道构成的路线 | 第40-42页 |
三、“人类之网”一瞥 | 第42-45页 |
第二章 维京时代的斯堪的纳维亚早期社会——宗教信仰与权力结构 | 第45-83页 |
第一节 本土宗教及其思想 | 第45-63页 |
一、灭世与新生的循环 | 第45-48页 |
二、层级宇宙观 | 第48-49页 |
三、灵魂观与祖先崇拜 | 第49-63页 |
第二节 权力的结构与运行机制——以厅堂为例 | 第63-83页 |
一、厅堂的定义 | 第64-67页 |
二、作为神圣空间的厅堂 | 第67-77页 |
三、以厅堂为中心建立的权力运行机制 | 第77-83页 |
第三章 维京人的贸易与劫掠——维京时代斯堪的纳维亚的对外拓张 | 第83-102页 |
第一节 欧洲北部族群互动的历史前提 | 第83-88页 |
一、从条顿堡森林战役到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 第83-85页 |
二、从古典时代的断裂到萨克森战争 | 第85-88页 |
第二节 维京人的贸易与劫掠 | 第88-102页 |
一、横贯东西的贸易网络——以海德比和考旁为例 | 第89-93页 |
二、维京人的劫掠活动 | 第93-102页 |
第四章 维京时代的斯堪的纳维亚基督教化——内外力量的互动与基督教化本土化模型的初步确立 | 第102-146页 |
第一节 由外部力量推动的基督教传播 | 第102-116页 |
第二节 由本土力量推动的基督教传播 | 第116-124页 |
一、丹麦:关于哈拉尔德·戈尔姆松皈依基督教的三个故事 | 第117-120页 |
二、挪威——由两位奥拉夫推动的基督教化 | 第120-124页 |
三、瑞典——依旧模糊的轮廓 | 第124页 |
第三节 斯堪的纳维亚基督教统一政权的初现——以丹麦为例 | 第124-127页 |
第四节 维京时代斯堪的纳维亚基督教化的特殊性——基督教化的本土化模型 | 第127-146页 |
一、基督教的“礼物”与作为“礼物”的基督教 | 第128-129页 |
二、与“礼物赠与”方式相结合的基督教化——以奥拉夫·特吕格瓦松为例 | 第129-130页 |
三、教会组织的早期发展——教堂、堂区与宗教活动 | 第130-136页 |
四、从基督教共同体的边缘地区向中心地带的演变 | 第136-146页 |
结论 | 第146-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58页 |
附录 | 第158-199页 |
后记 | 第199-201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2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