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监察体制下的官员考绩制度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空前严密的监察体制 | 第13-22页 |
(一) 位高权重的中央监察部门 | 第13-15页 |
1. 都察院之总领监察 | 第13-14页 |
2. 六科给事中之言谏监察 | 第14-15页 |
(二) 职权广泛的地方监察部门 | 第15-19页 |
1. 督抚总领地方 | 第15-16页 |
2. 提刑按察使司之双重职能 | 第16-17页 |
3. 独立灵活的巡按御史 | 第17-19页 |
(三) 监察制度与考绩制度的关系 | 第19-22页 |
二、与监察部门相辅相成的考满制度 | 第22-28页 |
(一) 多主体、多层次的考满方式 | 第22-24页 |
1. 考满主体多元化 | 第22-23页 |
2. 考满对象层次化 | 第23-24页 |
(二) 内容丰富的考满标准 | 第24-26页 |
1. 功业、功绩文册 | 第24-25页 |
2. 考语 | 第25页 |
3. 本等六事 | 第25-26页 |
(三) 实质化运用的考满结果 | 第26-28页 |
三、监察部门主导下的考察制度 | 第28-35页 |
(一) 考察方式差异化 | 第28-30页 |
1. 京察之法 | 第28-29页 |
2. 朝觐考察 | 第29页 |
3. 巡视考察 | 第29-30页 |
4. 科道官自身考察 | 第30页 |
(二) 考察内容法制化 | 第30-33页 |
1. 《诸司职掌》、《须知文册》 | 第30-31页 |
2. 八项察例 | 第31页 |
3. 《出巡事宜》、《巡按七察》 | 第31-32页 |
4. 《满日造报册式》、《按察司官造报册式》 | 第32-33页 |
(三) 监察官职业规范化 | 第33-35页 |
1. 回避制度 | 第33页 |
2. 纪律约束制度 | 第33页 |
3. 问责制度 | 第33-35页 |
四、明朝监察体制下官员考绩制度对当代的启示 | 第35-41页 |
(一) 科学运用考核方法及考核结果 | 第35-37页 |
(二) 建立同级监察委对公务员考核监督制度 | 第37-38页 |
(三) 强化监察委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 第38-39页 |
(四) 健全巡视组工作机制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