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恶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渗透的法律规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黑恶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渗透的形式及危害 | 第12-24页 |
(一) 黑恶势力在农村地区的存在形式 | 第12-14页 |
1. 流氓型 | 第12-13页 |
2. 宗族型 | 第13-14页 |
3. 村官型 | 第14页 |
(二) 黑恶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渗透的形式 | 第14-21页 |
1. 干涉选举,染指基层大权 | 第15-16页 |
2. 串通村干,侵占农村资源 | 第16-19页 |
3. 蜕变黑恶,村官的变质 | 第19-20页 |
4. 腐化官员,建立保护伞 | 第20-21页 |
(三) 黑恶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渗透的危害 | 第21-24页 |
1. 威胁群众财产安全,阻碍经济发展 | 第21-22页 |
2. 扰乱农村治安环境,损害社会风气 | 第22页 |
3. 破坏基层政治稳定,抹黑党政形象 | 第22-24页 |
二、黑恶势力犯罪对农村基层政权渗透的原因 | 第24-32页 |
(一) 立法缺憾 | 第24-26页 |
1. 罪名设置不全 | 第24页 |
2. 法定刑偏轻 | 第24页 |
3. 未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 第24-25页 |
4. 保护伞惩治不力 | 第25-26页 |
(二) 农村社会原因 | 第26-27页 |
1. 农村社会的“退化” | 第26-27页 |
2. 农村社会各类矛盾纠纷日趋复杂 | 第27页 |
(三)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原因 | 第27-32页 |
1. 农村自治功能的不完善 | 第27-29页 |
2. 村干部监督机制的薄弱 | 第29-32页 |
三、防制黑恶势力向农村基层政权渗透路径的选择 | 第32-42页 |
(一) 完善打击黑恶犯罪的法律规制 | 第32-35页 |
1. 增加涉黑犯罪罪名 | 第32-33页 |
2. 提高法定刑 | 第33页 |
3. 完善与职务犯罪、国家监察的立法衔接 | 第33-34页 |
4. 扩大剥夺政治权利适用范围 | 第34-35页 |
(二) 创新农村社会矛盾化解机制 | 第35-38页 |
1. 改进基层调解工作机制 | 第35-36页 |
2. 重视基层帮教工作 | 第36页 |
3. 建立农村法律顾问制度 | 第36-37页 |
4. 创新农村社会治安模式 | 第37-38页 |
5.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第38页 |
(三) 健全基层群众自治管理体制 | 第38-42页 |
1. 完善基层群众自治相关法律 | 第38-39页 |
2. 加强村民自治制度建设 | 第39-40页 |
3. 强化村干部监督机制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