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 第18-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2 研究路线 | 第19-20页 |
1.5 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2章 相关技术与理论概述 | 第22-36页 |
2.1 BIM技术概述 | 第22-25页 |
2.1.1 BIM技术的概念 | 第22-23页 |
2.1.2 BIM技术的发展 | 第23-24页 |
2.1.3 BIM与IFC标准 | 第24-25页 |
2.2 装配式建筑概述 | 第25-31页 |
2.2.1 装配式建筑的概念 | 第25-27页 |
2.2.2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 第27-29页 |
2.2.3 装配式建筑管理模式分析 | 第29-31页 |
2.3 绿色建筑概述 | 第31-35页 |
2.3.1 绿色建筑的概念 | 第31-32页 |
2.3.2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 第32-33页 |
2.3.3 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方向 | 第33-35页 |
2.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建筑技术融合发展的价值分析 | 第36-50页 |
3.1 必要性分析 | 第36-41页 |
3.1.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 第36-37页 |
3.1.2 建筑工业化与建筑信息化的产业融合 | 第37-38页 |
3.1.3 人力成本与技术升级 | 第38-40页 |
3.1.4 居住者对住房的舒适度的需求因素 | 第40-41页 |
3.2 可行性分析 | 第41-48页 |
3.2.1 国家政策支持以及相关标准的建立 | 第41-43页 |
3.2.2 产业融合与社会化推广 | 第43-46页 |
3.2.3 BIM技术建筑全寿命周期的信息管理 | 第46-48页 |
3.3 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BIM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 第50-62页 |
4.1 BIM技术优化绿色建筑设计 | 第50-57页 |
4.1.1 室内采光分析 | 第52-53页 |
4.1.2 室外声环境模拟分析 | 第53-54页 |
4.1.3 室内声学设计 | 第54-55页 |
4.1.4 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 | 第55-57页 |
4.2 建筑施工管理应用 | 第57-61页 |
4.2.1 场地平面布置模拟 | 第58-59页 |
4.2.2 建筑物资精细化管理 | 第59页 |
4.2.3 施工模拟 | 第59-61页 |
4.3 建筑后期运维阶段 | 第61页 |
4.4 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的应用 | 第62-82页 |
5.1 前期筹备阶段 | 第63-66页 |
5.1.1 项目选择 | 第63-65页 |
5.1.2 建立各专业协同应用机制 | 第65-66页 |
5.2 建筑设计阶段 | 第66-70页 |
5.2.1 协同设计与建模 | 第67-68页 |
5.2.2 BIM技术与标准化设计 | 第68-70页 |
5.2.3 碰撞检查 | 第70页 |
5.3 预制构件生产运输阶段 | 第70-75页 |
5.3.1 BIM技术与构件的生产与运输 | 第71-74页 |
5.3.2 BIM技术与RFID对预制构件的信息管理 | 第74-75页 |
5.4 现场装配施工阶段 | 第75-79页 |
5.4.1 场地平面布置 | 第75-78页 |
5.4.2 施工模拟 | 第78页 |
5.4.3 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 | 第78-79页 |
5.5 后期运维阶段 | 第79-80页 |
5.5.1 信息化交付 | 第79页 |
5.5.2 建筑运维信息管理 | 第79-80页 |
5.6 小结 | 第80-82页 |
第6章 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融合发展的前景分析 | 第82-92页 |
6.1 融合发展的技术路线 | 第82-83页 |
6.2 融合发展的效益分析 | 第83-86页 |
6.2.1 经济效益 | 第83-86页 |
6.2.2 管理效益 | 第86页 |
6.3 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86-90页 |
6.3.1 政策法规与建筑标准 | 第86-87页 |
6.3.2 协同机制 | 第87-88页 |
6.3.3 生产质量与物流运输 | 第88-89页 |
6.3.4 人才培育 | 第89-90页 |
6.4 小结 | 第90-92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7.1 结论 | 第92-93页 |
7.2 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