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2.1 水分调控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第13页 |
1.2.2 水分调控对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3 水分调控对农田水热的影响 | 第14-15页 |
1.2.4 水分调控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15-16页 |
1.2.5 肥料调控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16-17页 |
1.2.6 水肥互作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17-18页 |
1.2.7 垄植沟灌种植模式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9-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2 研究方法与试验方案 | 第23-35页 |
2.1 冬小麦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试验 | 第23-26页 |
2.1.1 试验田概况 | 第23页 |
2.1.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2.1.3 观测项目与方法 | 第25-26页 |
2.2 冬小麦干物质运转和氮吸收利用的试验 | 第26-29页 |
2.2.1 试验田概况 | 第26页 |
2.2.2 试验材料 | 第26-27页 |
2.2.3 观测项目与方法 | 第27-28页 |
2.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8-29页 |
2.3 不同水肥条件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试验 | 第29-30页 |
2.3.1 试验田概况 | 第29页 |
2.3.2 材料与方法 | 第29页 |
2.3.3 观测项目 | 第29-30页 |
2.4 基于目标函数水肥优化试验 | 第30-32页 |
2.4.1 试验田概况 | 第30页 |
2.4.2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2.4.3 观测项目与方法 | 第32页 |
2.4.4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2页 |
2.5 大田小麦需水量模拟及土壤温度模型改进 | 第32-35页 |
2.5.1 试验田概况 | 第32-33页 |
2.5.2 材料与方法 | 第33页 |
2.5.3 观测项目 | 第33页 |
2.5.4 观测仪器 | 第33-35页 |
3 沟灌条件下水分亏缺对冬小麦植株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35-43页 |
3.1 土壤水分调控对冬小麦株高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 土壤水分调控对地上部干物质累积过程的影响 | 第36页 |
3.3 土壤水分调控对冬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 | 第36-37页 |
3.4 土壤水分调控对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37-40页 |
3.5 水分调控对冬小麦旗叶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40-41页 |
3.6 水分调控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 第41-42页 |
3.7 小结 | 第42-43页 |
4 水分养分协同对冬小麦干物质运转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43-51页 |
4.1 水肥组合对小麦花前同化物再运转和花后光合同化的影响 | 第43-44页 |
4.2 水肥组合对小麦植株N素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 第44-46页 |
4.3 水肥组合对小麦肥料氮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 第46-49页 |
4.4 不同水肥处理对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4.5 小结 | 第50-51页 |
5 调亏灌溉与营养调节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 第51-59页 |
5.1 调亏灌溉与营养调节结合对返青期和拔节期小麦光合生理的影响 | 第51-52页 |
5.2 调亏灌溉与营养调节结合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 第52-54页 |
5.3 调亏灌溉与营养调节结合对小麦品质形成的影响 | 第54-56页 |
5.4 调亏灌溉与营养结合对小麦耗水量、产量和品质关系的影响 | 第56-57页 |
5.5 小结 | 第57-59页 |
6 水分调亏与营养调节相结合的多目标函数数学模型及其优化 | 第59-69页 |
6.1 产量目标数学模型 | 第59-61页 |
6.2 WUE目标数学模型 | 第61-63页 |
6.3 品质目标模型 | 第63-66页 |
6.4 多目标水肥优化方案 | 第66-67页 |
6.5 小结 | 第67-69页 |
7 大田土壤温度及冬小麦需水量模拟 | 第69-85页 |
7.1 大田土壤温度模拟 | 第69-73页 |
7.1.1 土壤热流方程 | 第69-70页 |
7.1.2 连续几天土壤温度变化趋势分析 | 第70-71页 |
7.1.3 模拟评价指标 | 第71页 |
7.1.4 实例验证及模型误差对比分析 | 第71-73页 |
7.1.5 结论 | 第73页 |
7.2 能量平衡法估算麦田蒸散量 | 第73-78页 |
7.2.1 测定蒸散量原理与方法 | 第73-75页 |
7.2.2 统计与模型评价指标 | 第75页 |
7.2.3 结果分析 | 第75-77页 |
7.2.4 结论 | 第77-78页 |
7.3 冬小麦需水量模拟 | 第78-83页 |
7.3.1 冬小麦需水过程的模拟模式 | 第78-80页 |
7.3.2 冬小麦叶面积指数模拟 | 第80页 |
7.3.3 冬小麦的墒情预测和灌溉预报 | 第80-83页 |
7.4 小结 | 第83-85页 |
8 结论与建议 | 第85-89页 |
8.1 结论 | 第85-86页 |
8.2 创新点 | 第86-87页 |
8.3 建议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3页 |
附录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