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

纤维及硅粉复合增强再生混凝土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3-23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其意义第13页
    1.2 RAC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3-16页
    1.3 性能增强RAC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6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第16-17页
    参考文献第17-23页
2 FSR-RAC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第23-56页
    2.1 引言第23-24页
        2.1.1 定义第23页
        2.1.2 研究现状第23-24页
    2.2 单一纤维对RAC力学性能的影响第24-40页
        2.2.1 试验用材料第24-27页
        2.2.2 配合比设计第27-28页
        2.2.3 破坏形态对比第28-30页
        2.2.4 单一纤维RAC强度分析第30-32页
        2.2.5 单一纤维RAC变形性能分析第32-35页
        2.2.6 单一纤维RAC的应力-应变及切线模量与应力关系分析第35-40页
    2.3 硅粉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0-45页
        2.3.1 硅粉对RAC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1-42页
        2.3.2 硅粉对RAC变形性能的影响第42-45页
    2.4 纤维复合增强RAC(FSR-RAC)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5-53页
        2.4.1 纤维复合增强RAC(FSR-RAC)工况第46页
        2.4.2 FSR-RAC复合混杂纤维对强度的影响第46-48页
        2.4.3 FSR-RAC对变形性能的影响应力应变关系分析第48-53页
    2.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3 FSR-RAC梁、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第56-90页
    3.1 引言第56页
    3.2 FSR-RAC框架梁试验第56-73页
        3.2.1 试验梁的设计第57页
        3.2.2 材料性能及配合比第57-59页
        3.2.3 加载方案及测点布置第59页
        3.2.4 破坏形态第59-61页
        3.2.5 荷载-挠度曲线对比分析第61-62页
        3.2.6 平截面假定适应性分析第62-63页
        3.2.7 钢筋应变与荷载关系分析第63-64页
        3.2.8 正截面承载力分析第64-65页
        3.2.9 截面受压区等效矩形应力图系数第65-66页
        3.2.10 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最大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第66-67页
        3.2.11 FSR-RAC梁开裂弯矩计算第67-69页
        3.2.12 FSR-RAC梁极限弯矩的计算第69-70页
        3.2.13 主要性能系数确定第70-72页
        3.2.14 FSR-RAC 梁挠度的计算第72-73页
    3.3 FSR-RAC框架柱试验第73-86页
        3.3.1 试件设计第73-74页
        3.3.2 配合比设计第74-75页
        3.3.3 材料特性第75页
        3.3.4 加载及测点布置第75-76页
        3.3.5 试验现象第76-77页
        3.3.6 FSR-RAC柱滞回性能第77-79页
        3.3.7 FSR-RAC柱骨架曲线第79-80页
        3.3.8 FSR-RAC柱抗震性能对比分析第80-84页
        3.3.9 FSR-RAC柱水平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第84-86页
    3.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0页
4 FSR-RAC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第90-134页
    4.1 引言第90页
    4.2 FSR-RAC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第90-98页
        4.2.1 试验模型设计第90-91页
        4.2.2 试验材料性能及工况配比第91-93页
        4.2.3 加载装置与测量第93-94页
        4.2.4 试验目的及数据采集第94-96页
        4.2.5 实验现象及结果分析第96-98页
    4.3 FSR-RAC节点试验数据分析第98-112页
        4.3.1 滞回特性第99-100页
        4.3.2 节点核心区主筋及箍筋应变第100-103页
        4.3.3 骨架曲线第103-104页
        4.3.4 构件延性第104-107页
        4.3.5 性能退化分析第107-109页
        4.3.6 能量耗散能力分析第109-112页
    4.4 建立恢复力模型第112-120页
        4.4.1 恢复力模型选取第112-115页
        4.4.2 骨架曲线模型建立第115-116页
        4.4.3 刚度退化规律第116-119页
        4.4.4 FSR-RAC节点恢复力模型第119-120页
    4.5 基于ABAQUS的FSR-RAC节点有限元分析第120-128页
        4.5.1 ABAQUS有限元软件概述第120-121页
        4.5.2 材料属性模型第121-123页
        4.5.3 FSR-RAC框架中节点ABAQUS有限元分析第123-128页
    4.6 FSR-RAC中节点承载力建议公式第128-131页
        4.6.1 FSR-RAC中节点受力机理第128-129页
        4.6.2 FSR-RAC中节点受剪承载力建议公第129-131页
    4.7 本章小结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4页
5.FSR-RAC框架结构振动台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第134-163页
    5.1 引言第134页
    5.2 试验模型设计第134-138页
    5.3 基本材料配比及模型制作第138-140页
    5.4 测点布置及加载方案第140-148页
        5.4.1 试验仪器及设备第142-144页
        5.4.2 测点布置第144-146页
        5.4.3 试验工况方案第146-148页
    5.5 试验现象第148-149页
    5.6 模型试验地震反应分析第149-155页
        5.6.1 模型结构动力特性第149-150页
        5.6.2 模型结构加速度反应第150-152页
        5.6.3 模型位移反应第152-155页
    5.7 节点在FSR-RAC框架中的破坏对比第155-157页
    5.8 FSR-RAC框架抗震性能分析第157页
    5.9 FSR-RAC框架损伤评价第157-159页
    5.10 本章小结第159-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63页
6 结论和展望第163-167页
    6.1 本文主要结论第163-166页
    6.2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66-167页
附录第167-168页
致谢第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结直肠癌筛查及青年人结直肠癌癌变基因相关研究
下一篇: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EML4-ALK融合基因检测参考物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