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8-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5页 |
ABSTRACT | 第15-20页 |
前言 | 第21-23页 |
文献回顾 | 第23-49页 |
一、骨骼系统 | 第23-41页 |
1 骨细胞及其生物学功能 | 第23-35页 |
2 破骨细胞及其生物学功能 | 第35-41页 |
二、骨质疏松及其治疗 | 第41-49页 |
1 骨质疏松 | 第41-42页 |
2 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 | 第42-43页 |
3 骨质疏松的物理因子治疗 | 第43-49页 |
3.1 脉冲电磁场 | 第44-46页 |
3.2 机械振动 | 第46-49页 |
第一部分 不同强度的脉冲电磁场对破骨细胞的形成、凋亡及骨吸收能力的影响 | 第49-64页 |
1 材料 | 第50-51页 |
1.1 仪器设备 | 第50页 |
1.2 实验试剂 | 第50-51页 |
2 方法 | 第51-55页 |
2.1 细胞培养及破骨细胞的分化 | 第51页 |
2.2 PEMF发生装置 | 第51-52页 |
2.3 TRAP染色 | 第52-53页 |
2.4 F-actin细胞骨架染色 | 第53页 |
2.5 破骨细胞凋亡的分析 | 第53页 |
2.6 破骨细胞骨吸收能力测试 | 第53-54页 |
2.7 qRT-PCR | 第54-55页 |
2.8 统计学分析 | 第55页 |
3 结果 | 第55-60页 |
3.1 TRAP染色 | 第55-56页 |
3.2 破骨细胞F-actin细胞骨架结构的变化 | 第56-57页 |
3.3 破骨细的胞细胞凋亡 | 第57-58页 |
3.4 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能力 | 第58-59页 |
3.5 qRT-PCR结果 | 第59-60页 |
4 讨论 | 第60-64页 |
第二部分 不同强度的脉冲电磁场通过初级纤毛对骨细胞的影响及其对破骨细胞的调控 | 第64-88页 |
1 材料 | 第64-66页 |
1.1 仪器设备 | 第64-65页 |
1.2 实验试剂 | 第65-66页 |
2 方法 | 第66-72页 |
2.1 MLO-Y4细胞培养 | 第66页 |
2.2 PEMF刺激 | 第66-67页 |
2.3 MLO-Y4细胞增殖 | 第67页 |
2.4 MLO-Y4细胞凋亡的检测 | 第67页 |
2.5 F-actin微丝细胞骨架染色 | 第67-68页 |
2.6 qRT-PCR | 第68页 |
2.7 RANKL及OPG的酶联免疫分析(ELISA) | 第68-69页 |
2.8 MLO-Y4细胞沉默 | 第69-70页 |
2.9 初级纤毛免疫荧光染色 | 第70页 |
2.10 RAW264.7细胞培养及向破骨细胞的分化 | 第70页 |
2.11 TRAP染色 | 第70-71页 |
2.12 破骨细胞骨吸收能力检测 | 第71页 |
2.13 统计学分析 | 第71-72页 |
3 结果 | 第72-85页 |
3.1 MLO-Y4细胞增殖与凋亡 | 第72-73页 |
3.2 骨细胞F-actin细胞骨架染色 | 第73-74页 |
3.3 qRT-PCR | 第74-75页 |
3.4 ELISA | 第75页 |
3.5 骨细胞的条件培养基诱导下生成的破骨细胞F-actin染色 | 第75-76页 |
3.6 破骨细胞TRAP染色 | 第76-77页 |
3.7 破骨细胞骨吸收能力测定 | 第77-78页 |
3.8 初级纤毛的干扰结果 | 第78-79页 |
3.9 初级纤毛干扰后PEMF对骨细胞的凋亡的影响 | 第79-80页 |
3.10 初级纤毛干扰后PEMF对骨细胞的F-actin细胞骨架结构影响 | 第80-81页 |
3.11 初级纤毛干扰后骨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81-82页 |
3.12 初级纤毛干扰后骨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对破骨细胞F-actin细胞骨架的影响 | 第82-83页 |
3.13 初级纤毛干扰后骨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对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 | 第83页 |
3.14 初级纤毛干扰后骨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对破骨细胞骨吸收能力的影响 | 第83-84页 |
3.15 ELISA | 第84-85页 |
4 讨论 | 第85-88页 |
第三部分 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对RAW264.7细胞的破骨细胞形成及骨吸收能力的影响 | 第88-98页 |
1 材料 | 第88-89页 |
1.1 仪器设备 | 第88-89页 |
1.2 实验试剂 | 第89页 |
2 方法 | 第89-92页 |
2.1 细胞培养 | 第89页 |
2.2 机械振动的施加 | 第89-90页 |
2.3 TRAP染色 | 第90页 |
2.4 F-actin微丝细胞骨架染色 | 第90-91页 |
2.5 骨陷窝形成实验 | 第91页 |
2.6 qRT-PCR | 第91-92页 |
2.7 统计学分析 | 第92页 |
3 结果 | 第92-95页 |
3.1 TRAP染色 | 第92-93页 |
3.2 F-actin微丝细胞骨架染色 | 第93-94页 |
3.3 骨陷窝形成情况的测定 | 第94页 |
3.4 qRT-PCR | 第94-95页 |
4 结论 | 第95-98页 |
第四部分 不同频率的振动应力对骨细胞的活性及其对破骨细胞调控的影响 | 第98-108页 |
1 材料 | 第98-99页 |
1.1 仪器设备 | 第98-99页 |
1.2 实验试剂 | 第99页 |
2 方法 | 第99-102页 |
2.1 机械振动的施加 | 第99-100页 |
2.2 细胞培养 | 第100页 |
2.3 F-actin微丝细胞骨架染色 | 第100-101页 |
2.4 TRAP染色 | 第101页 |
2.5 骨陷窝形成 | 第101页 |
2.6 qRT-PCR | 第101-102页 |
2.7 统计学分析 | 第102页 |
3 结果 | 第102-106页 |
3.1 F-actin骨细胞细胞骨架染色 | 第102-103页 |
3.2 骨细胞凋亡 | 第103页 |
3.3 TRAP染色 | 第103-105页 |
3.4 骨陷窝形成 | 第105页 |
3.5 qRT-PCR | 第105-106页 |
4 结论 | 第106-108页 |
小结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1页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121-122页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