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煤炭行业债转股政策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20页
    1.1 研究背景第8-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10页
        1.2.2 实践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1.3.1 债转股政策研究第11-13页
        1.3.2 行业绩效评价研究第13-14页
        1.3.3 债转股对煤炭行业影响研究第14-16页
        1.3.4 文献述评第16-17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第17-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页
        1.4.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3 研究思路第18-20页
2 相关理论及政策现状第20-36页
    2.1 债转股政策及评价方法第20-24页
        2.1.1 债转股政策概况第20-22页
        2.1.2 债转股政策评价方法第22-24页
    2.2 债转股政策演变第24-29页
        2.2.1 中央政策演变第24-27页
        2.2.2 地方政策演变第27-29页
    2.3 债转股政策行业演变第29-36页
        2.3.1 非煤炭行业债转股政策演变第29-30页
        2.3.2 煤炭行业债转股政策演变第30-36页
3 煤炭行业债换股前后财务绩效分析第36-55页
    3.1 债转股前后煤炭行业财务绩效变化分析第36-49页
        3.1.1 债转股前后煤炭行业偿债能力分析第36-40页
        3.1.2 债转股前后煤炭行业盈利能力分析第40-43页
        3.1.3 债转股前后煤炭行业营运能力分析第43-47页
        3.1.4 债转股前后煤炭行业成长能力分析第47-49页
    3.2 债换股政策前后煤炭行业现金流分析第49-53页
        3.2.1 债换股前后煤炭行业获取现金能力分析第49-51页
        3.2.2 债换股前后煤炭行业现金流动性分析第51-53页
    3.3 假设的提出第53-55页
4 研究设计第55-61页
    4.1 双重差分模型简介及原理第55-58页
        4.1.1 双重差分模型简介第55-56页
        4.1.2 双重差分模型的原理第56-58页
    4.2 变量的选取第58-60页
        4.2.1 被解释变量第58-59页
        4.2.2 虚拟变量与控制变量第59-60页
    4.3 双重差分模型的构建第60-61页
5 基于DID模型的实证分析第61-78页
    5.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第61-62页
    5.2 实证检验第62-76页
        5.2.1 DID模型各变量求解第62-68页
        5.2.2 DID模型安慰剂检验第68-71页
        5.2.3 煤炭行业综合绩效主成分提取第71-72页
        5.2.4 DID模型描述性统计分析第72-75页
        5.2.5 DID模型分批次回归分析第75-76页
    5.3 DID模型结果分析第76-78页
6 政策建议第78-82页
    6.1 对政府的建议第78-80页
        6.1.1 规范政策实施的审核、退出体系第78页
        6.1.2 继续坚持走“市场化、法制化”道路第78-79页
        6.1.3 引入信用审核体系,加强对企业后续监管第79-80页
    6.2 对企业的建议第80-82页
        6.2.1 加强企业治理结构改革,成立化解风险长效机制第80页
        6.2.2 制定长期目标,避免时滞性的影响第80页
        6.2.3 合理安排债务融资规模,理性划分债务与投资比例第80-82页
7 结论与展望第82-84页
    7.1 结论第82-83页
    7.2 展望第83-84页
致谢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度报道《巅峰之后的无奈下滑—<读者>杂志现状背后的冷思考》
下一篇:YY LIVE直播平台频道制的内容生产模式探究--以65户外频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