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基钻井液微乳冲洗液体系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柴油基钻井液应用 | 第10页 |
1.1.2 柴油基钻井液对固井质量的影响 | 第10页 |
1.1.3 柴油基钻井液冲洗液体系 | 第10-11页 |
1.1.4 微乳冲洗液体系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微乳液研究发展现状 | 第13页 |
1.2.2 冲洗液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3 微乳型冲洗液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4 微乳型冲洗液相关技术 | 第16页 |
1.3 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清洗油基钻井液用微乳液制备 | 第18-35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微乳液组分优选 | 第18-22页 |
2.2.1 表面活性剂优选 | 第18-22页 |
2.2.2 助表面活性剂优选 | 第22页 |
2.2.3 水及油相优选 | 第22页 |
2.3 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优选 | 第22-29页 |
2.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2-23页 |
2.3.2 实验方法 | 第23页 |
2.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3-29页 |
2.4 盐及醇对微乳液影响规律 | 第29-34页 |
2.4.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9页 |
2.4.2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2.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0-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微乳液特性及冲洗机理研究 | 第35-50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实验仪器 | 第35-36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3.3.1 微乳液稀释 | 第36页 |
3.3.2 粒径大小及zata电位 | 第36页 |
3.3.3 表面张力及界面张力测定 | 第36页 |
3.3.4 增溶能力 | 第36页 |
3.3.5 润湿性测试 | 第36页 |
3.3.6 润湿改性能力测试 | 第36-37页 |
3.3.7 冲洗效率测试 | 第37页 |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7-49页 |
3.4.1 微乳液稀释及表面张力 | 第37-39页 |
3.4.2 稳定性 | 第39-42页 |
3.4.3 润湿性 | 第42页 |
3.4.4 增溶能力及界面张力 | 第42-44页 |
3.4.5 冲洗效率评价 | 第44-45页 |
3.4.6 冲洗机理分析 | 第45-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微乳冲洗液体系优化 | 第50-58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0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4.3.1 流变性测试 | 第50-51页 |
4.3.2 密度测试 | 第51页 |
4.3.3 稳定性测试 | 第51页 |
4.3.4 冲洗效率测试 | 第51页 |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1-57页 |
4.4.1 聚合物 | 第51-54页 |
4.4.2 加重剂 | 第54-56页 |
4.4.3 盐 | 第56-57页 |
4.4.4 微乳冲洗液体系 | 第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微乳冲洗液体系性能评价 | 第58-69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实验仪器 | 第58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58-60页 |
5.3.1 微乳冲洗液制备 | 第58页 |
5.3.2 微乳液冲洗液固井相容性评价 | 第58页 |
5.3.3 微乳冲洗液冲洗效率评价 | 第58-59页 |
5.3.4 界面胶结强度评价 | 第59页 |
5.3.5 电镜扫描与能谱分析 | 第59-60页 |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0-68页 |
5.4.1 微乳冲洗液 | 第60页 |
5.4.2 微乳液冲洗液固井相容性 | 第60-61页 |
5.4.3 微乳液冲洗液对油基钻井液冲洗效率 | 第61-64页 |
5.4.4 微乳冲洗液对油基滤饼冲洗效果 | 第64页 |
5.4.5 界面胶结强度 | 第64-66页 |
5.4.6 界面交界处SEM和 EDS测试 | 第66-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