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第一章 左思诗文的结集与流传 | 第16-22页 |
第一节 南北朝时期 | 第16-18页 |
第二节 唐宋元时期 | 第18-20页 |
第三节 明清时期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明清人对左思《咏史》诗歌本体的探寻 | 第22-34页 |
第一节 艺术渊源的探究 | 第22-28页 |
一、“叠用史事”——体制与师承 | 第22-24页 |
二、“源出于公幹”——风格之因袭 | 第24-28页 |
第二节 审美风格与形式的阐释 | 第28-34页 |
一、质过其文——法度与辞藻 | 第28-31页 |
二、以“气”论诗——气格与胸怀 | 第31-34页 |
第三章“本色当行”之左思《咏史》八首 | 第34-43页 |
第一节“本色”论 | 第34-36页 |
第二节“借史抒怀” | 第36-39页 |
第三节 排击“议论” | 第39-43页 |
第四章 明清时期的左思与潘陆优劣论 | 第43-57页 |
第一节 明前潘陆与左思的评定 | 第44-45页 |
第二节 明代诗学流派中的左、陆优劣 | 第45-50页 |
一、“独创一格”与“束身奉古”——复古派的批评 | 第46-49页 |
二、“丛彩为花,绝少生韵”——神韵派的批评 | 第49-50页 |
第三节 辨体意识下的左、陆优劣 | 第50-55页 |
一、“尚存其质”与“体备才兼”——胡应麟的批评 | 第50-52页 |
二、“浑成独冠”与“雕刻伤拙”——许学夷的“通变”观 | 第52-55页 |
第四节“诗如其人”——从清代恢复诗教传统说起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