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内隐信仰和外显信仰发展轨迹的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1章 绪论第13-16页
    1.1 选题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6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页
        1.2.2 理论意义第14-15页
        1.2.3 现实意义第15-16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6-23页
    2.1 信仰的界定第16-17页
        2.1.1 信仰的概念第16页
        2.1.2 信仰的功能第16-17页
    2.2 信仰的种类第17-21页
        2.2.1 外显信仰第17-19页
        2.2.2 内隐信仰第19-21页
    2.3 发展轨迹的研究方法第21-23页
        2.3.1 多层统计分析模型第21页
        2.3.2 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第21-22页
        2.3.3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第22-23页
第3章 研究方案第23-26页
    3.1 研究主要内容第23-24页
    3.2 研究主要假设第24页
    3.3 研究路线框架第24-26页
        3.3.1 外显信仰发展轨迹研究框架第24-25页
        3.3.2 内隐信仰发展轨迹研究框架第25-26页
第4章 不同干预方式下外显信仰发展轨迹的研究第26-57页
    4.1 研究目的第26页
    4.2 研究假设第26页
    4.3 研究方法第26-32页
        4.3.1 研究工具第26-28页
        4.3.2 研究设计第28页
        4.3.3 研究被试第28-32页
    4.4 研究程序第32-36页
        4.4.1 生命信仰干预的程序第33-34页
        4.4.2 家庭信仰干预的程序第34-36页
    4.5 数据处理第36页
    4.6 数据分析与结果第36-53页
        4.6.1 三组被试外显信仰水平前测间的差异第36-38页
        4.6.2 不同干预方式下外显生命信仰和外显家庭信仰的发展轨迹第38-45页
        4.6.3 同种干预方式下两种外显信仰发展轨迹之间的比较第45-53页
    4.7 讨论第53-57页
        4.7.1 榜样示范对外显生命信仰和外显家庭信仰的干预效果讨论第53-54页
        4.7.2 理论学习对外显生命信仰和外显家庭信仰的干预效果讨论第54页
        4.7.3 不同干预方式下外显生命信仰和外显家庭信仰发展轨迹的讨论第54-56页
        4.7.4 同种干预方式下外显生命信仰和外显家庭信仰发展轨迹的讨论第56-57页
第5章 不同干预方式下内隐信仰发展轨迹的研究第57-74页
    5.1 研究目的第57页
    5.2 研究假设第57页
    5.3 研究方法第57-58页
        5.3.1 研究工具第57页
        5.3.2 研究材料第57页
        5.3.3 研究被试第57-58页
    5.4 研究程序第58-59页
    5.5 数据处理第59页
    5.6 结果与分析第59-70页
        5.6.1 三组被试内隐信仰水平前测间的差异第59-61页
        5.6.2 不同干预方式下内隐生命信仰和内隐家庭信仰的发展轨迹第61-65页
        5.6.3 同种干预方式下两种内隐信仰发展轨迹之间的比较第65-70页
    5.7 讨论第70-74页
        5.7.1 榜样示范干预方式下内隐信仰的干预效果讨论第70-71页
        5.7.2 理论学习干预方式下内隐信仰的干预效果讨论第71页
        5.7.3 不同干预方式下内隐信仰的发展轨迹的讨论第71-72页
        5.7.4 同种干预方式下内隐生命信仰和内隐家庭信仰发展轨迹的讨论第72-74页
第6章 总讨论和总结论第74-79页
    6.1 总讨论第74-77页
        6.1.1 干预对外显信仰的影响第74-75页
        6.1.2 干预对内隐信仰的影响第75页
        6.1.3 外显信仰的发展轨迹第75-76页
        6.1.4 内隐信仰的发展轨迹第76页
        6.1.5 外显信仰和内隐信仰发展轨迹的比较第76-77页
    6.2 总结论第77页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5页
附录 (部分示例)第85-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虚拟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对网络成瘾的关系:孤独感和心理弹性的混合模型
下一篇:大学生人际能力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信仰和自我隐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