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1-20页 |
第一章 关于“复调” | 第20-31页 |
第一节 从“复调音乐”到“复调小说” | 第20-23页 |
一 复调音乐 | 第20-21页 |
二 复调小说 | 第21-23页 |
第二节 从”复调小说理论”到“复调理论” | 第23-31页 |
一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 | 第23-28页 |
二 巴赫金的复调理论 | 第28-31页 |
第二章 “天籁”的复调美 | 第31-38页 |
第一节 从“丧我”到“天籁” | 第31-36页 |
一 “丧我” | 第32-34页 |
二 “天籁” | 第34-36页 |
第二节 “天籁”的美学价值 | 第36-38页 |
第三章 《齐物论》:庄子的复调思想 | 第38-53页 |
第一节 《齐物论》新解 | 第38-49页 |
一 “两行”说:物各有宜 | 第39-44页 |
二 “物化”说:物我同一 | 第44-47页 |
三 “天籁”说:“游心于物之初” | 第47-49页 |
第二节 庄子的复调思想 | 第49-53页 |
一 庄子的“声音” | 第49-50页 |
二 庄子的“对话” | 第50-51页 |
三 庄子的“复调”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