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改背景下换股收购案例研究--以安泰科技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5-18页 |
2.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2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2.1.1 换股收购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换股收购的模式 | 第18页 |
2.1.3 混合所有制的概念 | 第18-19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页 |
2.2.2 市场势力假说 | 第19-20页 |
2.2.3 协同效应理论 | 第20-21页 |
2.2.4 混合经济理论 | 第21-22页 |
3.安泰科技换股收购混改模式的案例介绍 | 第22-33页 |
3.1 案例选取原因 | 第22-23页 |
3.2 双方公司概况 | 第23-27页 |
3.2.1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 第23-25页 |
3.2.2 北京天龙钨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 第25-27页 |
3.3 安泰科技换股收购混改模式的案例描述 | 第27-33页 |
3.3.1 安泰科技换股收购天龙钨钼的混改方案 | 第27-31页 |
3.3.2 安泰科技换股收购天龙钨钼的混改过程 | 第31-33页 |
4.安泰科技换股收购混改模式的案例分析 | 第33-54页 |
4.1 安泰科技实施换股收购混改的动因 | 第33-36页 |
4.1.1 发展混合所有制以深化改革 | 第33页 |
4.1.2 扩充主业创造更多经济利益 | 第33-34页 |
4.1.3 产业重组以推进业务板块化 | 第34-35页 |
4.1.4 提高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 第35-36页 |
4.2 安泰科技换股收购混改模式的效果影响因素 | 第36-43页 |
4.2.1 支付方式的合理选择 | 第36-39页 |
4.2.2 股权性质和持股方式 | 第39-41页 |
4.2.3 配套资金的充分募集 | 第41-43页 |
4.2.4 约束机制的有效保障 | 第43页 |
4.3 安泰科技换股收购混改模式的财务效应分析 | 第43-50页 |
4.3.1 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 | 第43-46页 |
4.3.2 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 第46-49页 |
4.3.3 对公司股东财富的影响 | 第49-50页 |
4.4 安泰科技换股收购混改模式的混改效果分析 | 第50-54页 |
4.4.1 引入民营资本形成多元化的股权结构 | 第50-52页 |
4.4.2 引入民企团队优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 | 第52-53页 |
4.4.3 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 第53-54页 |
5.基于“安泰版”混改模式的结论与启示 | 第54-59页 |
5.1 “安泰模式”混改的特色与创新 | 第54-55页 |
5.2 “安泰模式”混改的不足与建议 | 第55页 |
5.3 本文分析结论 | 第55-56页 |
5.4 “安泰模式”混改的启示 | 第56-59页 |
5.4.1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兼并重组方式 | 第56-57页 |
5.4.2 混改过程中实行完善的约束机制 | 第57-58页 |
5.4.3 混改过程中对目标公司合理估值 | 第58页 |
5.4.4 混改后充分释放民企团队的活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