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9-15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1-13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2.1.1 农业科技推广 | 第15-16页 |
2.1.2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 第1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2.1 激励理论 | 第16-17页 |
2.2.2 创新扩散理论 | 第17页 |
2.2.3 传播学理论 | 第17-19页 |
3 苍南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现状 | 第19-27页 |
3.1 苍南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概况 | 第19-22页 |
3.1.1 人员结构 | 第19-20页 |
3.1.2 基础设施 | 第20-21页 |
3.1.3 经费保障 | 第21-22页 |
3.2 问卷样本信息及结果统计 | 第22-27页 |
3.2.1 问卷样本概况 | 第22页 |
3.2.2 样本人口特征 | 第22-23页 |
3.2.3 样本耕地面积情况 | 第23-24页 |
3.2.4 样本家庭经济来源情况 | 第24-25页 |
3.2.5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信息需求概况 | 第25-27页 |
4 苍南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7-39页 |
4.1 苍南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7-36页 |
4.1.1 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主体设置不合理 | 第27-33页 |
4.1.2 农业科技推广内容方式不合理 | 第33-35页 |
4.1.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 第35-36页 |
4.2 苍南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6-39页 |
4.2.1 政府主导地位突显不够 | 第36-37页 |
4.2.2 农业推广人员及务农人员科技素质低 | 第37页 |
4.2.3 农业科技推广存在路径依赖 | 第37-39页 |
5 苍南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39-48页 |
5.1 建设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 第39-41页 |
5.1.1 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 | 第39页 |
5.1.2 发挥政府农技机构的作用 | 第39-40页 |
5.1.3 发挥非政府农业科技组织的辅助作用 | 第40-41页 |
5.2 加大农业科技推广财政投入 | 第41-43页 |
5.2.1 加大项目的财政投入 | 第41页 |
5.2.2 加大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 | 第41-42页 |
5.2.3 加大人员的财政投入 | 第42-43页 |
5.3 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机制 | 第43-45页 |
5.3.1 建立人才准入机制 | 第43-44页 |
5.3.2 建立人才待遇机制 | 第44页 |
5.3.3 建立人才晋升机制 | 第44-45页 |
5.4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 第45-48页 |
5.4.1 提高农业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 | 第45-46页 |
5.4.2 提高农业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率 | 第46-48页 |
6 总结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