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势博弈理论的新型网络应用的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博弈论在资源分配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1.2.2 博弈论在激励机制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技术 | 第16-23页 |
2.1 博弈论基础 | 第16-17页 |
2.2 势博弈基础 | 第17-19页 |
2.3 马尔科夫近似框架 | 第19-22页 |
2.3.1 合作最优化问题 | 第19-20页 |
2.3.2 近似最优解 | 第20-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社会群体收益最大化框架 | 第23-28页 |
3.1 物理网络模型 | 第23-24页 |
3.2 社会网络模型 | 第24-25页 |
3.3 社会群体收益最大化框架 | 第25-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基于势博弈理论的移动群智感知激励算法 | 第28-41页 |
4.1 系统结构 | 第28-29页 |
4.2 收益函数定义 | 第29-31页 |
4.3 势博弈的函数设计及理论证明 | 第31-33页 |
4.4 基于马尔科夫链的移动群智感知激励算法实现 | 第33-36页 |
4.4.1 算法设计原则 | 第33-34页 |
4.4.2 算法实现 | 第34-36页 |
4.5 实验分析 | 第36-40页 |
4.5.1 仿真环境设置 | 第37-38页 |
4.5.2 性能评价结果 | 第38-4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基于势博弈理论的车联网假名变更激励机制 | 第41-51页 |
5.1 系统结构 | 第41-43页 |
5.2 收益函数定义 | 第43-45页 |
5.3 势博弈的函数设计及理论证明 | 第45-46页 |
5.4 基于马尔科夫链的假名变更激励算法实现 | 第46-47页 |
5.5 实验分析 | 第47-50页 |
5.5.1 仿真环境设置 | 第47-48页 |
5.5.2 性能评价结果 | 第48-5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1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课题和项目 | 第59-60页 |